宁波南拳

宁波南拳

南拳是流传于中国南方各地的拳术统称。南拳历史悠久,《拳经》里说:“吾国技击之学,发端于战国,昌明于唐宋,盛极于明清。”据《小知录》记载,在明代有“使拳之家十一”、“使枪之家十七”。其拳有“赵家拳”、“南拳”、“勾挂拳”、“披挂拳”……可见南拳的发源可追溯到400多年前。

南拳内容丰富,各地流传的南拳往往自成体系,各具特色。中国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浙江、江苏、江西等南方多数省区都有风格各异的南拳流传,浙江南拳亦因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相关的历史影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方拳种。浙江南拳主要分布在温州、台州、杭州、金华以及宁波、绍兴、嘉兴等地。

各地各派的南拳其共同特点主要有:一、手法多样。如《拳谚》所说“一势多手”、“一步几变手”,而且“多短拳”。故人称“南拳北腿”;二、动作紧凑,劲力刚健;三、步伐稳固,重心较低,强调桩步为基本功,快慢相间,长短并用,刚柔相济,以刚为主;四、身法吞吐浮沉,靠蹦闪转,腰腿身手贯串一致,手起肩随,完整一气;五、气沉丹田,发声吐气;六、出手居中,注意门户,反应敏捷,“触即变,发如箭”。

宁波的南拳讲究架式,对每一个动作要求巧、灵、细、多,下盘稳固,以“齐马,转马,弓马”为主要步型。目前在海曙流传的土著南拳有“边诚拳”、“黑虎拳”、“缩山拳”、“金枪拳”、“刚柔佛门”、“杨斌拳”、“雷公飞心腿”、“八仙醉酒”等。

据初步考证,海曙流传的土著南拳是在浙江一带经过长期实践,因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的不同,由浙东山越遗民结合当地营卫所拳和其他本地沿海抗倭抗盗的拳种的技击特点,逐渐演变而成,是很有地方特色的拳种之一,现广泛流传于浙东一带。早在1929年秋,在杭州举办的旧中国首次擂台赛——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勤县11岁的王玉堂表演了五虎拳,奉化籍武术名家阮增辉表演了雷公飞心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