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职工体育
1840—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后列强敲开了宁波对外通商之门,1844年后域内三江口江厦街一带成为中外商贸要地,西方近代体育随之在教会办的学校和慈善机构中传入。至清末民初,公立和私立学校中普遍开设体操课教授体育技能,后逐渐传入民间,部分项目在员工和民众中开展起来,但为数不多。
五四运动以后,提倡尚武精神,学校体操课正式改为体育课,开展现代体育技能教学。体育运动逐渐向民众体育、职工体育和农村体育分支发展。1922年4月县青年会首次举办篮球比赛。20世纪20年代,域内永耀电力公司、四明电话公司、华美医院等开始组建员工篮球队、足球队、网球队和乒乓球队,并开展校际赛、队际赛和杯赛。少数照相业职工和屠宰、搬运工人则主要练习民间传统武术和举石担等。1928年城区青年会举办县首届足球锦标赛。6月举办的勤县全县运动大会虽仍以学生为主,但已设有民众组百余人参赛。翌年全县运动大会有44名民众参加民众组比赛,包括径赛22人、田赛26人,还专设拉车、担重等项。1932年5月县在北大路县立公共体育场首办民众业余运动会,140人参加,项目有田径、球类和国术表演,还有人力车比快、自行车比慢、负米、挑水和提水等项比赛。11月县首次举办篮球公开赛,分男子甲、乙、丙及女子计4个组别共16队参赛。1937年4月县举办第二届全县运动会,125所学校和6个民众组151人参赛,民众组项目设田径、篮球、自行车蛇形赛、滚铁环、拔河、团体操等。
20世纪30年代初,市公共体育场内设有足球、篮球、网球、排球、田径、单双杠及武术活动室,方便民众和职工参加体育运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在中学强制推行“战时体格锻炼办法”以救亡图存。在日军占领宁波期间,曾在北大路县立公共体育场举办过“浙东五县复兴运动会”、“国府还都运动大会”、“全县运动大会”和第一、第二届全县运动会等,均设有民众组各项比赛,另有日军、日侨参赛。解放战争期间,1946—1948年县每年举办一届规模较大的乒乓球锦标赛,翌年2月举行总决赛。1947年5月勤县中等以上学校联合运动会设有民众组41人参赛。翌年10月全县第一届运动大会亦设有民众组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