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教练员
杨志华(1930—)男,勤州人。1951年参加工作,在公安系统任侦察员。1958年毕业于宁波技工学校后任教。1961年在镇海中学任体育教研组组长。1971年调地区少体校任中长跑教练员。后历任市第一少体校、宁波体育运动学校田径教练员。1988年被评聘为田径高级教练员并当选为市人大代表。1993年退休后从事推拿按摩。2000年被评聘为推拿按摩师。中学任教期间曾入选省队参加第一届全运会田径比赛。从事田径教练员期间培养输送了多名田径优秀后备人才。曾带训田径女子七项全能亚洲冠军叶佩素。1986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事业开拓者”奖。1995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工作贡献章”。
徐国楣(1934—),女,温州市人。1959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分配到省田径队任短跑教练员。1965年调宁波市少体校任田径教练员。1983年任田径队主教练。1988年被评聘为田径高级教练员。曾当选为市第七至九届政协委员,市第五至九届妇联执委,省和市田径协会委员等职。
任教期间为国家和省培养输送了一批田径优秀后备人才,有多人次获全国冠军。1985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事业开拓者”奖。著有《关于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几点看法》等文。
陶德法(1935—),男,绍兴市人。1958年入选浙江体育进修学校田径运动员。1962年为省田径队队员。1972年调宁波市第二少体校田径队任主教练员。1978年任市一少体田径队教练员。1995年晋升为田径高级教练员后退休。
从教后培养输送了一批优秀田径后备人才。1981年当选为省政协委员。
1985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事业开拓者”奖。1993、1999年分别被评为省和市业余训练先进工作者。著有《粗析少年田径员的心理训练》、《惬意性摆臂与力度性摆臂之窥探》等文。
赵生祥(1936—),男,上海市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同年分配至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工作,1960年任首任校长并兼任工会主席。1981年调市二少体任足球教练员。1988年晋升为足球高级教练员,至1996年退休。曾兼任宁波市足球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等职。
市少体校初创期曾参加创办“三集中”体校模式。任教后为省队输送40余名优秀后备人才,多名学生成为省足球队教练和高级教练。其女技巧运动员赵漪波多次获全运动会技巧混双冠军。多次被评为“省、市业余训练先进工作者”。1986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事业开拓者”奖。1993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工作贡献章”。
赵再清(1936—),男,海曙人。1949年参军,1950年转入市政府任收发员。1956—1958年入读浙江师范学院省体干班,结业后调入市体委任教。带训的市机关排球队获1957年省赛冠军,翌年获省第三届运动会男子第三名、女子第一名。1959至2000年间曾15次带队参加省青少年(工人和大学生)赛、省运动会赛、全国赛等获冠军8次、亚军4次和季军6次,其中1959年带队获省赛男子第二、女子第一名,1987年所带女子队获全国赛冠军。1992年带队赴美国纽约参加世界青年排球赛获第三名。2003年参加全国建行“家园杯”排球赛和省“广厦杯”气排球赛均获第三名,此后参加省气排球赛任副裁判长或任教练员均进入前四名。
任教期间曾向国家队、省队和部队输送26名排球、划船、田径等运动员。1963年核准为篮排球一级裁判员。1986年批准为田径、游泳一级裁判员。1988年被批准为排球高级教练员。1994年晋升为排球国家级裁判员。
从80年代起历任市运动会排球比赛裁判长或副裁判长。70至90年代曾执裁中美、中日、中苏等国际排球赛。曾20余次获市级先进工作者荣誉,1985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事业开拓者”奖,199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贡献奖”。
贺贤明(1938—)男,定海人。1957年宁波中学高中毕业。1960年任市专业女子排球队教练员,翌年任市少体校篮、排球教练员。1986年任宁波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兼排球队总教练,1988年晋升为排球高级教练员,翌年退休。在业余体校排球训练中,带训女排曾7次获省冠军,带训男排曾3次获省冠军、1次获全国分区赛青少年男排技术冠军。向省体工队输送男女排球运动员18名,向国家队输送2名。曾兼任省、市排球协会副主席,市七届政协、省五、六、七届政协委员等职。
1984年参与国家体委群体司、北京体院等组织的《排球技术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后获二等奖。与他人合作著有《青少年排球基本技术评定标准》、《神经类型和心理品质是少年排球运动员二传手的主要条件》等文。
1958年获市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1979年被评为“全国、省、市业余体校优秀教练员”。1983年被评为“省业余体校先进工作者”。1998年6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贡献奖”。
周美珍(1938—),女,海曙人。1957年10月入选安徽省乒乓球队队员。1959年调入国家乒乓球队。1964年调安徽省体工队任乒乓球教练员,9月入读武汉体育学校在职进修1年。1972年调宁波市一少体任乒乓球教练员。1991年晋升为乒乓球高级教练员。1994年12月退休。曾任市第九届政协委员。
任运动员期间,1961年4月参加北京举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获运动健将称号。1962年5月在南昌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女子单打第二名,与队友合作获混双第三名。1963年7月被国家体委荣记三等功。
任教后为省培养输送多名优秀后备人才。学生丁亚萍获第四十届、四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双第三名,全国“乒协杯”乒赛单打第五名,获运动健将称号;应荣辉与队友合作获1988年全国乒乓赛女双冠军;陈漪与队友合作获2004年全国乒乓球赛双打季军,获运动健将称号。著有《浅谈少年儿童多球训练的心理特点》和《左撇子队员的训练方法》等文,发表于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乒乓世界》杂志上。
王梯康(1940—),男,勤州人。1960年入选省体工队为田径运动员。1985年退役,先后在宁波水表厂、宁波地区教育办公室工作。1972年调市一少体任田径教练员。1987年任市二少体田径教练员,后任工会主席。1996年晋升为田径高级教练员。2000年退休。
从教期间,为省培养输送了30余名优秀田径运动后备人才,有的在国际比赛中获金。多次被评为“市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992年被评为“省业余训练先进工作者”。著有《试析铅球出手前的最后用力》等文。
俞仁(1942—),男,上海市人。1959年前在上海虹口区体校和上海市青少年乒乓球训练班接受乒乓训练。1959年6月进青海省体工队,历任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领队、球类支部书记等职。1986年晋升为乒乓球高级教练员。1989年调任宁波市全国乒乓球运动学校校长,至2002年12月退休。曾获“新中国体育开拓者”奖。2003年获“中国乒乓球队成立50周年突出贡献奖”。现任中国乒协少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赵锡鳌(1943—),男,海曙人。1958年入选省乒乓球队运动员。1963年分配至宁波水表厂工作。1973年调宁波地区青少年业余体校任乒乓球队教练员。1984年调市第一少体校任教。1990年调宁波乒乓学校任教练员兼办公室副主任。1996年被评聘为乒乓球高级教练员。2002年乒乓学校并入体育运动学校仍任教练员,2003年退休。从教期间为省培养多名乒乓球优秀后备人才。1981年被评为宁波地区业余训练先进工作者。曾被评为乒乓球国家一级裁判员。曾任市第十届政协委员、市乒乓球协会副主席等职。
罗炳荣(1949—),男,宁波江北区人。就读江北中心小学期间师从少体校乒乓教练张亦峰参加乒乓球业余训练,曾3次获宁波地区少年单打第一名,多次获省青少年赛团体第二名和单打第三名,并进入省队训练。1969年支边到黑龙江省萝北县插队落户,翌年参加黑龙江省赛获单打第三名后即进入省队训练,1972年担任合江地区乒乓球教练。1979年回甬任宁波市少体校乒乓球教练员。1989年宁波市全国重点乒乓球运动学校建立后任校训练处处长兼主教练,2000年获准晋升为乒乓球高级教练员。任教期间培养和输送了一批优秀运动员,其中有多次获得全国少年单打冠军的姚宇钢、沈建宇,多次获省运动会团体或单打冠军的董婕、翟羽佳。
2002—2007年任市乒协秘书长兼法人代表期间,为举办或承办“《宁波晚报》杯”、“电力开发杯”、“大光明杯”、“立新杯”等乒乓球联赛以及“海天杯”全省少年积分赛、“乒协杯”全国少年乒乓邀请赛等大型乒乓球赛谋划奔走,为市区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服务。2001年被市政府聘请为特约行政执法监督员。
罗洋(1958—),又名罗月丽,女,宁波市人。1971年入选省体工大队体操队运动员,翌年入选国家体操队。1973年回省体操队。1976年退役后分配在宁波市第十一中学任体育教师。1980年调任市第一少体校体操队教练员。1998年晋升为体操高级教练员,兼省体操协会理事。任教10余年,启蒙培养和输送了一批体操优秀后备人才,有获世界、亚洲和全国体操冠军的杨波、孙晓姣、桑兰等。
徐香梅(1962—),女,宁波市人。1971年入读市少体校训习武术。1976年入选省体训大队武术队队员,师从陈顺安教练接受专业训练。1979年入读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师从刘同为、王培锟、郭志禹、邱丕相、蔡云龙教授。擅长长拳、太极拳、八卦掌(枪、剑)、长(短)穗双剑、拂尘剑等。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东海舰队子弟学校,兼任市少体校武术教练。1984年调市二少体任专职武术教练员,后调市体育运动学校任武术教练员。2001年被评聘为武术高级教练员。2003年9月任教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在省队任武术运动员期间多次获青少年武术比赛单项冠军和全国传统武术比赛金奖。任教后为省和各高等院校输送优秀武术后备人才10余名,学生陈振伟、谢颖、水寅、董波、朱君、蔡克勤、赵军、顾敏敏、陈刚、汪静、毛逸伦、郑宁宁、王加朕等运动员曾在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比赛、省青少年武术比赛、全国大学生武术比赛、全国城市运动会武术套路等比赛中获奖。其中4人多次获全国冠军。
曾于1977年入选中国武术团出访西欧。1986年入选宁波市代表团赴日访问演出,当地报纸、电视台均予专题报道。多次被评为“市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武珊妹(1964—),女,海曙人。1973年入选省体工大队体操运动员。曾获联邦德国国际体操邀请赛平衡木和高低杠金牌、全能银牌。1984年退役后进修于北京体育大学艺术体操系,翌年调任省体训一大队艺术体操队教练员至今。1991年上海体育学院函授部毕业。2004年被评聘为艺术体操高级教练员。
从教期间为国家和省培养艺术体操国际健将1名、全国健将13名,带训的集体项目多次获全国冠军。著有《浙江省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现状和对策研究》、《浅析浙江省艺术体操的优势》等文。
陈东(1967—),男,山东省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同年到宁波运动学校任羽毛球教练,2001年晋升为羽毛球高级教练员。
从教以来为省培养输送了10余名优秀羽毛球后备人才,其中张伟等多人在全国羽毛球锦标赛中获冠军。所带训的羽毛球队曾获全国城市运动会男双亚军。
赵漪波(1968.07—),女,海曙人。1977年11月入选省体工大队技巧队运动员。1986年退役后任该队教练员。1998年改任蹦床运动教练员至今。2000年被评聘为蹦床高级教练员。
任运动员期间,曾获技巧世界亚军2次、全国技巧冠军赛冠、亚军各1次。1982年6月在成都全国技巧冠军赛上获女子单人全能银牌。1983年10月在美国塞达拉皮兹第四届“世界杯”技巧比赛上,女子单人第二套以19.22分获银。1984年10月在保加利亚索菲亚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技巧锦标赛上女子单人全能获银。1985年9月北京全国技巧冠军赛上女子单人第二套获金。
2000年赴香港参加蹦床国际级裁判考试获准为中国首批国际级蹦床裁判。多年任全国蹦床比赛裁判长,多次出国任世界蹦床比赛裁判。
从教后为省培养了多名技巧、蹦床优秀运动员,多人次获技巧单跳和蹦床男子团体全国冠军、6名世界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