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体育
聋哑青少年体育主要集中在聋哑特教学校。50年代后,人民政府在尽力解决成年残疾人就业的同时,注意在残疾人较集中的宁波减速机厂和部分街道福利工厂中引导和鼓励开展适当的体育运动,如短跑、立定跳远、聋哑人乒乓球、棋类等。1987年区文教局创办海曙达敏学校,首开智障儿童的各类教育。1995年被评为“浙江省十佳残疾青年”的宁波减速机厂职工马宝宝于1997年参加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获2金1银后,参加在丹麦举行的第十八届世界聋哑人运动会获100米第十名,又于2000年参加在台北举行的第六届亚太地区聋人运动会。2004年9月30日,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在市聋哑学校挂牌成立,开展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盲人门球、田径等训练。2005年6月,市第一届特残奥运会在孝闻街小学操场进行,达敏学校和勤州区特殊教育中心共60名学生参加50米、100米、400米径赛和垒球、铅球、跳远、立定跳远等田赛项目。
域内伤残人参加体育竞赛始于1957年市首届聋人田径选拔赛。1959年的市聋人运动会设有田径、篮球、举重、自行车4项。至1982年共参加7次。1984年,组队参加市首届伤残人运动会田径、游泳、乒乓球比赛,市聋哑学校学生陆财军、胡海鹤分别破1983年省聋哑学校男子跳远、跳高纪录。7月,区承办并组队参加市伤残人乒乓球比赛,11个县(市)、区队90名伤残运动员参赛。1986年市第二届伤残人运动会上,聋人胡海鹤以100米11秒5和跳远6.27米的成绩,分别超2项全国聋人纪录。1990年5月至7月,组队参加市第三届伤残人运动会获金牌3枚——学生丁逸获女子组100米、200米、400米3个第一名。1991年3月,叶昕在市伤残人乒乓球比赛中获聋人男子组单打第一名。1998年5月参加市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共获6金:谢宏君获聋人成年组跳高、跳远金牌各1枚,吕春、张竹秧获少年女子组100米、400米金牌各1枚,樊碧芬获盲人少年女子组100米和跳远金牌各1枚。2002年8月组队参加市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获11金、1铜:张文根获下肢残举重第一名,孟耿彪(下肢残T44级成年男子)分获100米、跳高、跳远三项第一名(均超省纪录),朱文宗(成年男子肢体残组)分获T46级100米、F46级跳高两项第一名,吴佳燕(成年女子F44组)铁饼第一名,朱波(成年男子智残组)三项全能第三名,林国良(成年男子下肢残组)气手枪射击30发第四名,吴勇(成年男子聋哑组)100米自由泳1分52秒12获第一名,崔娜琪(成年女子下肢残组)A1、A3级50米蛙泳和100米自由泳获两项第一名,李景(智残组)获田径女子三项全能第一名。2006年7月底,组训26名运动员参加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获12金16银6铜,代表团获体育道德风尚奖,1名运动员获精神文明运动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