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体育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

近代和现代,老年人迫于生计,极少参加现代体育活动,只有少数拳师或体育人士在晚年坚持民间传统体育锻炼,如练拳、舞剑、下棋等。1929年,时任县国术馆副馆长、68岁的阮增辉(奉化籍)参加了省国术游艺大会表演拳术。

20世纪60年代起,部分退休老年人在街巷庭院自行散步、跑步、掼手、弯腰、踢腿、拍打肢体等简便运动以灵活筋骨兼辅疗疾患,多为自发、分散、个体性活动。1981年市老体协成立后,城区老年体育出现有组织有指导有激励的新格局。同年,以34名中老年为主体的甬江长跑队成立,后发展到近百名,口号是“健康是个宝,老年体育好”,每月初集中长跑1—2次。1985年10月,退休工人王裕云、管企参加在天台华顶山举行的省老年人“重阳杯”登山比赛分获个人第三、第四名,并获女子团体总分第二名。是年12月,在杭州举行的省首次老年人乒乓球比赛上,洪积慧获女子单打第一名,王荣卿获男子60岁组单打第二名。1987年1月区老体协成立后,域内戚昆、徐畊堂、王裕云、马喜友等长跑爱好者组建由50余人组成的“海曙长跑队”,每月月中长跑1—2次。1988年域内中老年运动员组队参加市老体协举办的象棋、围棋、五禽戏、健身操、太极拳、太极剑、钓鱼、门球等比赛。至1989年底,全区10个街道均设有老体协分会。至1993年底,辖区119个居委会成立老年体育小组,占124个居委会总数的96%,并建有项目不一、规模不等的老年健身队。1991年9月,区老体协在市解放北路体育场举行“迎国庆”千人太极拳表演赛,14队(含4个军队干休所队)1200余人参加,是为城区首次千人级太极拳集体表演。1994年9月,市老体协举办由海曙、江东、江北三区各街道老体协组队参加的1200人24式太极拳大会操表演赛。是年,合并后的5个街道和1乡1镇续建老年人体育协会并组织开展小型多样的老年体育活动。至1997年区老体协成立十年间共举办区级单项比赛60余项次,参赛运动员达5000余人次;每两年与区老龄委、老干部局、总工会、妇联、民政局联合举办区老年人运动会,至2007年共办9届,每届设项目8—10项,有五禽戏、健身球、中国象棋、围棋、太极拳、太极剑、垂钓、广播体操、木兰拳、门球、乒乓球、大秧歌、太极柔力球、飞镖、气排球等,每届参赛的中老年人在500至2200人次。

2002年9月,以区人事局为主、区体育局协办,组建95人代表团参加市首届退休干部运动会的门球、篮球(投篮)、排球(发球)、足球(射门)、麻将、象棋、钓鱼等12大项比赛,域内市退教协会队和区队分获团体冠亚军。

2002年省、市政府关于老年体育工作的“专题会议纪要”公布后,区政府于翌年2月出台相应的专题会议纪要,从思想认识、工作体制、经费安排、设施建设、组织活动五方面贯彻落实。全区8个街道分别于2004年底至2005年初发出关于街道加强老年体育工作的通知。至2003年年底全区有专兼职老年体协干部12人,57个社区居委会中54个建有老年体育组织,占95%;年度列入各级预算内经费的老体活动费9.5万,街道和社区年竞赛活动197项次,参加1.7万人次;有辅导站点96个,辅导员116人;老年体育人口19792人,占老年人口的46%。2007年全区74个社区居委会全部建立老年体育组织,经常参加锻炼的老年人占老年总人口的69%;年度老年体育经费达52万元,实际使用达88.3万元;辅导点119个,辅导员257人。

2003年3月27日上午,在杭参加全国老体工作会议的荣高棠、张彩珍等二十几位副部级以上新老领导和与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表300人专程来甬观摩西门街道龙柏社区老年体育工作。在宁波高等专科学校(今宁波工程学院)体育馆举行欢迎仪式和专场汇报表演,街道主任张腾、区长李亚珍、市体育局长吴亚能在会上作专题汇报。

2008年3月,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体育工作的意见》印发各街道、各单位贯彻执行。全区老年体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