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清代

康熙八年(1669)史学家黄宗羲(余姚人)在白云庄讲学期间为其子黄百家之武师、刚故的王来咸撰写《王征南墓志铭》,首次提出武术分内外家之说,并为张松溪之拳术定名为“内家拳”。

康熙十四年(1675)黄百家著述《王征南先生传》,详细记述王征南所传之内家拳技法和箭法。

嘉庆年间(1800年前后)《勤县通志》载:“江南李步青……慕起凤(郑姓勤人)名,南游甬上。携枰登天封塔,坐而角也……步青竭其术,欲以屈起凤而不能也。比十日,一局始终。”

道光年间(1845)宁波开埠通商后西方体育始传学堂。

咸丰十年(1860)域内洋行高级职员中开始“打弹子”活动(即台球)。

同治八年(1869)5月24日城区举行迎赛都神会(大型文体活动)。

光绪二十九年腊月十五(1903年1月13日)清廷颁布第一个近代教学制度《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规定体操为公立学堂学生之必修课。

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月初九、初十两天(公历11月24、25日),域内各学堂组队参加在江东大校场(演武巷)召开的宁属五县学堂运动大会(亦称丙午运动会)。

光绪三十三年(1907)宁波道台俞庶三(兆蕃)批拨南郊官产道厂基地三十余亩,为宁波府中学堂建造新舍,同建风雨操场一片,开展田径训练。

宣统元年(1909)蒋介石自日本东京振武学堂毕业归国回乡时,在曾于1905年就读过的宁波西河街文昌阁箭金学校指导体操课。

宣统三年(1911)7月,甬籍各界知名人士在域内组建“上海国民尚武会宁波分会”,创办体育旬刊《武风鼓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