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学校体育
2025年09月12日
第二篇 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属于教育范畴,它与德育、智育共同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域内学校体育包括区属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市属中学、中专、大学等。
域内之古代教育强调习练“六艺”,其中“礼、乐、射、御”四艺就包括了军事体育和体格锻炼的主要内容。至清末民初,中小学校开始开设体操课,后扩展为现代体育教学、学校体育竞赛和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锻炼身体的知识、方法,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能力、习惯以及良好的品行。抗战时期曾将“为国防服务”作为学校体育目标,国民政府教育部提出《中等学校强迫课外活动试行办法》以加强战时青少年体格锻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域内咸塘街曾建有宁波市国防体育俱乐部(市体育俱乐部前身)。当时照搬苏联体育教育模式,在各级各类学校青少年学生中推行《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曾是一个时期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1964年颁布《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1975年颁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79年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和《全国学生体育运动竞赛制度》,80—90年代开展学校现代化建设,学校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不断新建和完善,域内学校体育教学逐步走向正规。本篇以中小学体育教育为主,内容包括体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沿革、课外体育活动(含航模运动)、中小学生运动会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