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三项棋类

第三节 三项棋类

“三项棋类”即中国象棋、围棋和国际象棋。象棋和围棋为中国传统棋种,在域内流传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国际象棋在20世纪中叶由国外传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域内开展起来。

域内最早的棋类竞赛是1932年10月由县举办的首届象棋比赛。1937年5月勤人陈昌荣等6人组织环城象棋团并举办象棋擂台赛。1943年11月底,县民教馆举办民众棋类比赛。1956年成立的市棋类协会主要活跃在区域内。

棋类运动员的培养贵在从小抓起。1986年市体育俱乐部在原平桥小学址开办后即举办三项棋类培训,招收城区小学生每周进行2—3次对弈训练(主要教练王志安、舒逸民)。区青少年宫每年举办小学生象棋比赛,选拔尖子送市体育俱乐部培训。1989年海曙体育培英学校成立之初便招收三棋和游泳学员70余名,从学前班开始进行三棋训练。区体委于90年代连续4年举办中国象棋“海曙棋王赛”,王志安4次夺冠并正式被冠以“海曙棋王”后,即调入市体育俱乐部任专职教练。同时举办3届“曙光杯”棋类流动锦标赛和3届“迎春杯”象棋赛,区总工会连办3届区属职工棋类赛。群众性棋类运动推进了域内棋类的竞技水平。21世纪初,海曙中心小学开展棋类训练,一次被命名为区级传校,三次被命名为市级传校。在2001年第十四届市运动会上,该校5名棋手获个人、团体3金,占区队所获棋类金牌数的60%。

表3-4-8 棋类传校一览表

域内青少年三项棋类在历届市运动会上一直保持强项势头。在第九至十四届共6届市运动会上,三棋共获32枚金牌(含团体),平均每届获5.5枚金牌。

表3-4-9 1982—2001年历届市运动会海曙棋类金牌统计表

1989年第十一届市运动会上获得棋类金牌5枚,其中包揽青少年部国际象棋男女个人和团体3枚,占三棋金牌总数的55.65%。1993年第十二届市运动会共获棋类金牌8枚,其中青少年部包揽了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男女个人和团体6枚,占棋类金牌总数的77.8%,另外成年部选手亦获2金。1997年第十三届市运动会共获棋类金牌8枚,其中男子包揽三项棋类个人和团体6枚,占棋类金牌总数的89%。2001年第十四届市运动会共获棋类金牌5枚,其中包揽国际象棋男女个人和团体3金,占棋类金牌总数的41.7%。20世纪90年代域内群众性棋类活动和竞技水平达到高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