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坊·大井巷

清河坊·大井巷

清河坊西起华光路,南至鼓楼,北至高银巷,东达中河新宫桥。此地乃河坊街与中山中路的交叉点,是河坊街商业中心地段。南宋时,谋害岳飞的张俊封清河郡王,其宅在清河坊西之太平巷,因而得名。此地在南宋时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买卖昼夜不绝。华光巷自西而东,街北为德化坊、后市街、南新街、清河坊(跨河坊街南北)、融和坊,街南为安荣坊、大隐坊、康裕坊、清平坊(跨街南北)。华光巷,宋时名新房郎巷。明代,因巷内有华光庙,故更名为华光巷。今改为华光路。其东为太平巷,南宋张俊[1]宅在此。再东为后市街,它与东面的御街南北并行,古有“前朝后市”之谓,故称后市街,自南宋沿用至今。这一带宋时为皇后府第集中地。据《梦粱录》卷十载述:有昭慈圣献孟太后(哲宗皇后)宅、慈懿李皇后(光宗皇后)宅和度宗全皇后宅等。清河坊位于御街与河坊街交叉地带,街市极其繁华。南宋时有顾家彩帛铺、蒋检阅茶汤铺等名店,还有张俊开设的太平楼及三元楼等著名酒楼。与清河坊毗邻的融和坊,俗称灌肺巷,是南宋著名的珠子市场,买卖动辄以万贯计,故后人称它为高银巷。在御街以东、中河新宫桥西,有小河自北而南经金波桥折东,沿河坊街北侧10米,穿熙春、清泠、钟公等桥于新宫桥西北汇入中河。此乃河坊街东段的一段河流。民国二十五年(1936),填河废桥,而在其上筑菜场,两河遂隔绝。钟公桥,本名宝剑营,亦作抱剑营,乃五代吴越国钱王屯军之地。其北为扇子巷,因巷内多扇店,故名。钟公桥西为清泠桥,其北是柳翠井巷,亦为吴越抱剑营故址。南宋时名妓柳翠住此,柳尝开一井,遂有此巷名。清泠桥之西曰熙春桥,南宋时有熙春楼,系当时名酒楼,熙春瓦子亦设此。现为熙春弄。熙春桥之西为金波桥,旧有金波禅院,桥以此得名。民国三十五年(1946),小河全被填塞,改名光复路。此桥为光复路口。与华光巷南北相对的是安荣坊,南宋国史馆设此。今称安荣巷。巷内有一古井,虽已填塞,但井口围石上刻有“安荣”二字,字迹可辨,可能是南宋安荣古井。今安荣巷被拆。安荣坊之东为大隐坊,因北宋徽宗朝的隐士徐奭居此,皇帝曾多次征辟,不出,故名。自明代后,此地夹道环山植树,绿荫叠翠,故改名环翠楼。安荣巷西南有管米山、粮道山等街巷,是通向金地山的主要通道。金地山昔建有城隍庙,今为茗香楼,即为庙的故址。与后市街相对的是吴山坊。东南通鼓楼。因坊内有大井,俗称大井巷。

大井巷位于吴山东北麓,南起中山中路南端鼓楼边,北至河坊街与后市街相对,原为石板弹石路,即中间为排水暗沟上铺石板,两旁弹石路面略高于石板路面,呈倒弓形。20世纪50年代整治城区街巷时,建成弹石路,下埋沟管,中间路面也随之抬高。1963年改建成煤屑水泥路,1965年沥青表面处理路面,1977年路面用灌入式沥青加层,并改石条平石为水泥混凝土预制平石,全长270米,路宽5米。宋时为吴山坊,坊内有大井,称吴山井巷,俗称大井巷。相传此井为五代吴越时德昭国师所凿,周四丈,其水甘洌泓深莹洁,异于众泉。南宋绍兴年间,太尉董德元捐钱购石板盖上,中凿五眼。南宋淳祐七年(1247),临安大旱,城井皆涸,独此井日下万绠(ɡěnɡ),不盈不减,都人神之。安抚赵与在井旁立祠保护。明洪武初,参政徐本立石,刻“吴山第一泉”五字。背面记述此井在南宋淳祐年间大旱利民之事,今碑已废,五眼井尚存。巷内原有朱养心膏药店、张小泉剪刀(近记)店、王老娘木梳店,均有数百年历史。此外有胡庆余堂药店、保大参行等。今胡庆余堂和朱养心膏药店尚存。胡庆余堂是杭州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商店建筑,体现晚清时江南建筑风格,1988年1月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店内设有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名中医诊疗室和胡庆余堂药膳等。

大井巷东为康裕坊,南宋时在此设有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构,有“天子耳目之官”的称号。下设朝堂及台院、殿院和察院三大院,官职设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等。御史台之西,南宋东西八作司设此。八作乃泥作、桐油作、赤白作、竹作、砖作、瓦作、石作、井作,隶属于将作监(专司京师内外营造修理),八作司司员住此。后讹为蚆(bā)蜡子巷,巷内有明嘉靖时抗倭英雄戚继光祠。在御街东与柳翠井巷南北相对为打铜巷、布市巷,建中河路时被拆除。

清末民初,河坊街与中山中路交叉的四拐角,杭州民间统称清河坊,已经形成一条很有特色的古街风貌。清河坊西南角除胡庆余堂、保大参行、朱养心膏药店外,还有叶种德堂、方回春堂等中药店,还有以经营杭州特产为主的店不少,如宓大昌烟店、大盛烟行、张小泉剪刀(近记)店、孔风春香粉店、张允升百货店(经营杭线)、舒莲记扇庄、翁隆盛茶叶店,以及万隆火腿店、羊汤饭店、状元馆面馆、方裕和南货店、颐香斋茶食店等。2000年4月,杭州市政府为丰富文化名城内涵,决定将清河坊列为历史街区,加以保护和改造。其范围是华光巷(现改为华光路)以东,高银巷以南,鼓楼、城隍山以北,中河路以西,总面积为13.66公顷。其保护与改造工程思路是以鼓楼为标志,以吴山城隍阁为背景,以吴山广场为依托,按照历史文化名城要求,保护这一地区的历史文脉,使之成为一条清末民初的古街、古井风貌的步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