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然独峙话孤山
挺然独峙话孤山
杭州有鳏寡孤独四山,其共同的特点,孑然无依,挺然独峙。然而这四山也有不同的特点:孤山,独峙西子湖中,四周碧波萦绕;高82米的独山在仁和县横里(今属余杭区崇贤镇辖境内),回环皆水荡,旁无别山。志书记载:此山每出云,晴则雨,雨则晴,里人占之屡验,以其云出而晴雨独异于众山,故名曰独。山北有巨石,状若虎踞。秋末冬初游人携酒登山,下瞰横溪,霜风作肃,叶色如丹,别有一番野趣;鳏寡二山则位于钱塘余杭两县交界处(今属余杭区仓前镇辖境),隔河相望,东曰寡山,西曰鳏山,宛如鳏夫寡妇,形影相吊,纵有千般风情,却与谁人说。现在这四座山都派生不少地名,如孤山路、孤山探梅、孤山霁雪、独山管理区、寡山兜、寡山村等。唯有鳏山则被讹音为吴山,据田艺蘅所作的《留青日札》[1]云:……惟鳏山,众皆不知所在。盖即寡山之西,一水之隔,俗称鱼山,鱼者,鳏字之省文而传误者也。当地方音,鱼、吴读音相同,故又由鱼误传为吴,鳏山遂讹为吴山。今之吴山港、吴山自然镇等地名就是从鳏山派生的。
然而,有人说孤山不孤。笔者在1981年参加杭州市地名普查时,曾拜访过一些老杭州。他们一口气能说出一串串有关杭州西湖的掌故: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冷泉不冷、留下不留、两高(即南北高峰)不高……明代诗人汪汝谦曾以浪漫主义色彩留下了“更将放鹤亭扶起,始信孤山转不孤”的诗句,意思是如果将孤山之阴的放鹤亭扶起来建在孤山山顶,可以与西湖群山气势连绵,孤山决不会显得茕茕孑立了。这当然只是诗人的美好想象罢了。但是据地理学家考证,这座孤屿决非异峰突起,独立不群,而栖霞岭的支脉。1955年冬天,两三个月未下雨,西湖浅的地方都露出地面,在离孤山不远的西泠桥下就有石骨坟起,原来孤山的地脉和栖霞岭是连在一起的,而在水深时,暗伏地底,舟行其上,不易察觉而已。可见,实际上孤山的确不孤。
[1] 明·田艺蘅撰,三十九卷。该书杂记明朝社会风俗、艺林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