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名与西湖山水共存:徐锡麟、陶成章

英名与西湖山水共存:徐锡麟、陶成章

徐锡麟(1873—1907),字伯荪,浙江绍兴人,资产阶级革命家。早年在家乡从事教育,1903年赴日本,结识革命志士陶成章等,立志从事革命活动。1905年,在上海加入光复会,被推举为主要领导人之一。同年9月又在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训练革命党人,并以开展军事体育为名,购买枪支弹药,图谋起义。次年,为掩护革命活动,捐资为道员,取得清政府当局信任,被委任为安徽武备学堂总办、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1907年,他与秋瑾等商议于7月中旬在安徽、浙江两省同时举行起义,但由于清政府戒备森严,未遂。7月6日,他趁安庆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之际,枪杀安徽巡抚恩铭。接着率巡警学堂学生进攻军械所,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审讯后惨遭砍首剜心而壮烈牺牲。

徐锡麟被害后,遗体被草草掩埋于安徽安庆城郊。辛亥革命胜利后,上海都督暨绍兴旅沪同乡会在上海永锡堂举行追悼大会,并将灵柩专车运往杭州,葬于西湖孤山南麓。后迁葬鸡笼山,1981年迁至龙井南天竺。

陶成章(1878—1912),字焕卿,浙江绍兴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光复会领袖。年少时,他就不满封建统治和民族压迫。义和团运动兴起时,他赴奉天、内蒙古等地观察形势,密谋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1902年,留学日本,投身革命,与徐锡麟、秋瑾、章太炎交往甚密。1904年初回国,与章太炎等组织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同年又与蔡元培组织光复会,策划江南各省起义,未成。1905年,与徐锡麟等在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培养革命人才。第二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即联合福建、安徽等地革命志士准备起义,未遂。1907年因徐锡麟、秋瑾案被通缉,流亡日本、南洋等地。流亡期间,他积极为革命筹集资金,力图再举。1910年,与章太炎在东京恢复光复会,任副会长。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再次到南洋筹集经费,武昌起义后回国,号召旧部起义响应,为光复上海、浙江、南京做出了贡献。1912年,因病入上海广慈医院治疗,遭暗杀。他为民主革命披荆斩棘,战斗了一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陶成章被害后,其棺运往杭州,葬于西泠桥西堍凤林寺前,后迁往鸡笼山,1981年再迁葬于西湖龙井南天竺。徐、陶两英烈的墓,后来都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以供后人瞻仰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