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河与桥
中河,亦名沙河、盐桥河、大河,南起凤山水门,北至田家桥接新横河,向东与东河汇合后,注入京杭大运河。这条河为唐朝景龙四年(710),州司马李珣所开,是唐、五代、宋朝时的主要水上运输河道。当代历史学家谭其骧曾有“江船河艘,交织城中”的叙述。北宋时,中河两岸,人烟稠密,苏东坡在诗中称此地是“云烟湖寺家家境,灯火沙河夜夜春”。元代以后,因其年久失修,濒于湮塞。1983年至1988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对此河进行全面浚治。河两岸遍植杨柳,亭台水榭点缀其间,恢复了原有的烟柳画桥景色。
中河上自南而北的桥梁有:
六部桥:南宋中央官署六部、二十四司在其西故名。桥东有都亭驿,故亦名都亭驿桥。元代更名通惠,明代易名锦云,清代以后仍呼六部桥。
上仓桥:南宋部院仓在此,故又名部院仓桥。下城亦有仓桥,称下仓桥,上是方位,以避免重名。
嵇接骨桥:北宋名为州桥。当时,此桥是盐桥河、茅山河、菜市河三河汇合处,吴越国王钱镠检阅水军的碧波亭就在此附近。南宋时,有骨科大夫嵇清随宋室南渡时从汴京迁杭,居此桥畔。高宗赵构因骑射伤骨,诏嵇清入宫治愈。皇上十分诧异地说:“小小嵇生,能接骨耶?”桥因以名。
黑桥:又名福德桥,南宋时此地有染坊,河水被污染为黑色,故名。
通江桥:宋时名庆元桥,因桥东近通江门,桥名由此而来。
望仙桥:南宋时桥东为秦桧宰相府第。施全刺秦桧就在此桥下。
新宫桥:南宋咸淳年间,度宗在此建宗阳宫,此桥名宗阳宫桥。其后改为新宫桥。
三圣桥:北宋时,有三圣庙,故名。三圣是指北宋元丰年间任统军、御西夏兵于银川(今宁夏银川)而捐躯沙场的高永能、景思谊、程博古。南宋初建庙于此,桥以此得名。
铁佛寺桥:五代后晋建慈光寺,寺中弥勒佛像系铁铸,民间以铁佛寺呼之,桥以寺名。
抚桥:宋时,名荣府桥,简称府桥。今作抚,乃音之讹也。
柴垛桥:宋时名太和桥,因柴木运输堆垛于此,故名。
荐桥:通清泰街,南宋时有崇新门,俗呼荐桥门,又呼清泰门,故此桥又名清泰桥。
回回新桥:宋时名道明桥,因桥旁有穆斯林聚居,桥西南有回回堂,桥东为珠宝巷,是当时回族殷富经营珠宝的地方。
丰乐桥:今解放路在此通过。清以前,桥北为仁和县境,桥南为钱塘县境。
油局桥:今平海路东端。宋时有油蜡局设在此,故又名油蜡局桥。
盐桥:今庆春路在桥上通过。吴越国时已有此名,因有盐船群集于此以待榷卸。今上、下城区以此为界,桥南属上城区,桥北为下城区。
仙林桥:以桥有仙林寺而得名。
登云桥:桥东通青云街,明代在青云街北建贡院。每棘(jí)闱(wéi)榜发,士子获隽(jùn)者,由贡院至布政司领宴,必过此桥,故有登云之名。
西桥:在贡院之西而得名。
平安桥:建于明代中叶,因地处平安坊内故名。
梅登高桥:俗呼梅家桥,今通体育场路。
田家桥:是中河最北端的桥,因此地旧名为田家湾,宋朝开禧间廷赐大将田俊子孙住宅于此,故名。
此外,凤山水门上游之龙山河,清以前都在城外,1982年地名普查时,与凤山水门南段统称中河,自南而北的桥梁为进龙桥、水澄桥、化仙桥、海月桥、洋泮桥、美政桥、诸桥、南星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