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涧流淙话龙井

疏涧流淙话龙井

“路入风篁上翠薇,老龙蟠井四山围。”这是宋朝诗人楼钥游龙井时所题下的诗句,龙井就坐落于西湖西面群山起伏、松篁交翠的风篁岭上。

龙井,本名龙泓,又名龙湫、龙泉。其中有一股泉水从不枯竭,相传此泉与海相通,必有龙,故名“龙井。”它与玉泉、虎跑泉列为杭州西湖“三大名泉”。

龙井的历史悠久,相传三国东吴赤乌年间,我国著名道教学者葛洪,曾在此炼丹,旧有龙井寺,后废。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建报国看经院,北宋熙宁年间改名寿圣院,南宋淳祐六年(1246)更名延恩衍庆寺。但原寺址坐落在离井约一华里的落晖坞(人称“老龙井”),明正统三年(1438)才迁移至井畔,即现在这个地方。

龙井泉也有它的奇特之处,就是当你搅动井内泉水时,水面上会出现一条分水线,仿佛游丝一样不断摆动,然后慢慢消失。这种现象在天雨时更加明显。据分析,这是由于地面水和地下泉水相互冲击后,因流速差异和比重不同而形成的。这一奇特现象亦给游人增添乐趣。

龙井景物幽雅,四周碧嶂千绕,山石峥嵘,松篁交翠,疏涧流淙,风韵凄清。历代名人曾先后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和佳话,其中有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诗人秦少游的《游龙井记》,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的手书。南宋咸淳五年(1269),户部尚书兼临安知府潜说友在重建时新题古篆“龙井”二大字。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高宗皇帝南巡,曾到龙井,见此地自然景色幽美,又有众多名胜古迹,亲题“湖山第一佳”五字,还将过溪亭、涤心沼、一片云、风篁岭、方园庵、龙泓涧、神运石、翠峰阁定名为“龙井八景”,并一一题记。

龙井不但风光美,还产名茶,名泉名茶,相得益彰。不过在元朝以前,此地产的茶不称龙井,以雀舌、旗枪茶称之。以龙井命名茶叶始于元代,以色绿、香郁、形美、味甘而列为茶之上品。明代文学家田艺蘅《煮泉小品》说:“今武林诸泉,惟龙泓入品,而茶亦惟龙泓山为最……又其上为老龙泓,寒碧倍之,其地产茶,为南北两山绝品。”清乾隆皇帝南巡时,在狮峰老龙井故地啜饮龙井茶,觉得茶味十分甘美,遂将那里的十八株茶树褒封为“御茶”,并指令龙井茶列为贡品。自此以后,龙井茶名播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