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新十景的由来

西湖新十景的由来

西湖新十景是阮墩环碧、云栖竹径、满陇桂雨、龙井问茶、玉皇飞云、虎跑梦泉、吴山天风、宝石流霞、九溪烟树、黄龙吐翠的总称。据《新编西湖志》记载:西湖新十景于1984年由杭州市园文局、杭州日报社、浙江电视台、杭州市旅游总公司、《园林与名胜》杂志社五家单位联合发起,由省市知名人士组成评选委员会,并邀请新闻文化界老先辈吴冷西、夏衍、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著名雕塑家刘开渠(50年代初曾任杭州市副市长)、著名书画家常书鸿为西湖新十景景名评选委员会顾问。从全国各地群众提出的7400余条西湖景点景名中筛选出景点16处,景名32个,在《杭州日报》《浙江广播电视报》《园林与名胜》杂志上公布,电视台逐日播放各景点录像,供群众圈选,全国各地有10余万人参加,收到有效选票51725张。西湖新十景评出后,各景碑分别由陈云题书“云栖竹径”,陈叔亮题书“九溪烟树”,赵朴初题书“虎跑梦泉”,刘海粟题书“满陇桂雨”,王蘧常题书“玉皇飞云”,王个簃题书“龙井问茶”,萧娴题书“宝石流霞”,费新我题书“吴山天风”,沙孟海题书“阮墩环碧”,并竖立景碑或镌刻景名。

阮墩环碧:在外西湖中,位于湖心亭西。清嘉庆五年(1800),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将挖出的淤泥堆叠成岛,俗称“阮滩”。小小岛屿,漂浮在粼粼碧波之上,遮掩在花木丛中,犹如碧玉盘中一颗晶莹的翡翠,“阮墩环碧”景名由此而来。

宝石流霞:宝石山为西湖北岸屏障,山体属火成岩,石色呈赭红,在日光照耀下,如流霞纷披,景名意出于此。

黄龙吐翠:在栖霞岭北麓后扫帚坞,有黄龙洞。洞口上端巉岩壁上雕有龙头,口吐清泉,下注入池,叠石为山,上刻“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清代杭州二十四景中有“黄龙积翠”景名,“黄龙吐翠”之名脱胎于此。

玉皇飞云:在玉皇山。玉皇山耸立于钱塘江和西湖之间,东接凤凰山,西连南屏、大慈诸山,山体挺拔高耸,山顶常有云霞缭绕,因以为景名。

满陇桂雨:在栖霞岭石屋洞满觉陇村。满觉陇,因五代吴越国建有寺院称满觉院,满觉陇俗称满觉弄。明以前即盛产桂花,为西湖著名赏桂胜地。1983年,桂花以香飘十里之优势,被评为杭州市市花,而石屋洞、满觉陇赏桂更甚。唐诗人宋之问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诗句;诗人白居易则有“山寺月中寻桂子”“天香桂子落纷纷”的赞美。因取“满陇桂雨”为景名。

虎跑梦泉:在西湖南隅大慈山白鹤峰下山岙,以虎跑泉为主景,包括原虎跑寺建筑群落、山林庭院、雕塑及李叔同纪念馆等文化设施,是一处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鲜明林泉特色的胜景。1983年,又新建长9米、高5米梦虎雕塑一组。雕像为唐代性空僧,双目微闭,手捻佛珠,安详侧卧,右侧塑有两虎跑地作穴状,以表达虎跑泉乃是“南岳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的神话传说,“虎跑梦泉”源于此。

龙井问茶:泛指龙井古迹、风光与龙井茶事。龙井,在风篁岭巅。《资治通鉴》名龙井,《方舆纪要》名龙湫,《图经》言龙泓。南宋咸淳五年(1269),潜说友篆书“龙井”于石上。龙井有二:风篁岭前称里龙井,俗呼下龙井,过岭为外龙井,俗呼老龙井。今里外龙井犹存,里龙井在原龙井寺内(今为龙井茶室),为一圆形泉池。外龙井一说为翁家山北坡,一说为狮峰十八颗御茶坡地后面、原胡公庙旁,石壁上今刻有“老龙井”三字。西湖为何以狮峰所产的龙井茶为最,请到龙井去问茶。“龙井问茶”源于此。

吴山天风:泛指吴山范围内之名胜古迹。天风景名源于元代和近代诗人两首诗的诗句。一是元萨天锡《偕卞敬之游吴山驼峰紫阳洞》诗:“天风吹我登驼峰,大山小山石玲珑。”二是近代鉴湖女侠秋瑾烈士生前《登吴山》诗:“老树扶疏夕照红,石台高耸近天风。”

云栖竹径:位于五云山西麓云栖坞内。清称云栖为“云栖梵径”。从坞口取道而入,行万竹中,石径幽窄,仰不见日色,高下屈曲,碧泓一流,叮咚有声。“云栖竹径”之名由此而来。

九溪烟树:泛指九溪十八涧一带。清代学者俞樾《春在堂随笔》[1]:“西湖之胜不在湖而在山,白乐天谓冷泉一亭最余杭而甲灵隐。而余则谓九溪十八涧乃西湖最胜处,尤在冷泉之上也。”又云:“四山环抱,苍翠万状,愈转愈深,亦愈幽秀。余诗所谓‘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东东泉,高高下下树’。”从而素有“小径屈曲,峰峦夹峙,涧泉琤琮,篁楠交翠”著称。1986年,新辟建之人工瀑布,秀树葱茏中,碧流泻玉,满谷迷蒙,更展现“烟树”意境。“九溪烟树”还是资深新闻工作者、原浙江日报总编辑于冠西亲自构思取名的。

0188-01

[1] 笔记。近代俞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