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挺拔保俶塔

秀丽挺拔保俶塔

保俶塔位于北里西湖北岸的宝石山上,从山下远望,塔身亭亭玉立,秀丽玲珑,是西湖风景区一个突出标志。人们说:保俶塔如美人,雷峰塔如老衲,也正道出当年保俶塔和雷峰塔不同的风姿。

保俶塔,又名应天塔、宝石塔、宝所塔、保叔塔。据民间传说,北宋赵匡胤于公元975年灭南唐后,吴越国王钱俶奉召进京(今河南开封),久留未返,大臣们为祝福他平安归来,特建此塔,故名保俶塔。然而其塔在钱弘俶未即位前就已经建成了,保俶塔实为讹传了。据《武林梵志》卷五:“吴越相吴延爽建,内有九级浮图,名应天塔,后毁。咸平中僧永保重建,去其二级,人呼保叔塔。”南宋时,又称宝所塔,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可以登临。当时诗人王炎曾登塔赋诗:“湖边老石立巨鳌,背负浮图千尺高。升高望远天界阔,海山江树皆秋毫。”绍兴末(1159—1161)僧洪济重修。元延祐年间(1314—1320)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塔屡毁屡建。明万历七年(1579)、二十二年(1594)二次重修。清光绪年间保俶塔一度几为日本领事馆所占,后为国人力争而罢;光绪二十一年(1895)冬,英国医士梅藤更借建医院为名,盗租宝石山土地,将保俶塔圈入围墙内,杭城舆论大哗,经多年交涉,于宣统三年(1911)由官方赎回。这正是丧权辱国,国弱遭欺凌。民国十三年(1924)雷峰塔倒,保俶塔亦倾斜,乃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杭州市市长赵志游主持,由邑人王锡荣、王祖耀、徐行恭、程学銮等募资重修。重修后的保俶塔为八面七级砖砌实心塔。高45.3米,底层边长3.26米,形状与原塔无差异,中实不能登。于当年3月开工,6月底完工,并将当时为该塔重修征集纪念品时浙江名人余绍宋书写的《金刚经》《心经》书法,广德钱武肃王裔孙钱文选的《钱氏家乘》一函等封存于塔内以留作纪念。笔者于1982年在市地名普查工作时聆听到当时还健在的杭州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当年主持保俶塔修建工程的吴寅先生的回忆谈话,据他忆称:“他在修塔时曾作‘三面云林、六桥烟柳;一池清水,十里湖山’楹联一对书存塔顶,并自刻石印一方,贮藏其中,以资纪念。”20世纪70年代中期,曾整修保俶塔基座,加设围栏,修理石砌等。

保俶塔左边岩石上有来凤亭,据说宝石山远看似一只凤凰,保俶塔就像凤凰头上的冠毛,故将此亭取名为“来凤亭”“宝石凤亭”,被列为清西湖十八景之一。保俶塔所在的宝石山,高200多米,山的岩石与西湖群山不同,主要属火成岩中的流纹岩和凝灰岩,其中一种叫“碧玉”的“宝石”嵌在柴紫灰石头中,在阳光照耀下分外醒目,这也就是宝石山得名的由来。20世纪80年代,新评西湖十景之一——“宝石流霞”就在此。

02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