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晴空话玉泉

细雨晴空话玉泉

玉泉,位于玉泉山东面,因有晶莹如玉的泉水而得名。它与大慈山的虎跑泉、风篁岭下的龙井泉,合称西湖三大名泉。

玉泉是西湖著名游览胜地之一。现在的玉泉庭院,原名清涟寺,相传南北朝时期南齐建元年间昙超和尚在此开山建庵,从此香火繁衍,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改庵为寺,题为净空寺。南宋淳祐年间,理宗赵昀题名玉泉净空院,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爱新觉罗·玄烨皇帝复改名清涟寺,著名的玉泉就在原清涟寺内。1964年,将旧寺院改建成一座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新庭院。

玉泉,水净晶莹为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诗赞美:“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闲心对定水,清净两无尘。”庭院主景玉泉池,是一个长约4丈,宽约3丈,深约丈余的方形泉池。明净晶莹的泉水,汩汩从池底涌出,这是玉泉得名的由来。古人周栋在《玉泉开山记》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南齐时,灵悟大师昙超在此说法,有老人来听,自称:‘我是一条龙,世居富春鹿山,兄弟五人,去年村民凿山,侵我宝庐。众兄弟怒而不雨,请大师前去对我众兄弟开导一番。’昙超说:‘我们的庵里正缺水,你能想个办法么?’老人拍了一下手掌,泉水就出来了。”所以玉泉又称抚掌泉,宋代诗人董嗣杲曾题诗一首:“南齐事迹已销沉,曾立苔碑记古今。一老出泉尤抚掌,此僧演法欲传心,”以记其事。美丽的神话传说,给玉泉名胜古迹增添魅力,同时也给诗人们提供了饶有兴味的吟咏内容。

新建的玉泉庭院,造型新颖。进入大门,迎面是一个方形大窗框,框内的小天井里,立着一块玲珑嵯峨的湖石,旁边栽着五针松和数竿翠竹,宛若一幅松竹石写意图。由此进内就是此地的主景——玉泉池。玉泉,自宋以来就是观鱼胜地,此地饲养着青鱼、草鱼和红白金鲤鱼。在此凭栏观望,五色大鱼沉浮上下,悠然自得,正合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写的“鱼乐园”匾额含意。如果你投饵池中,就会出现群鱼争食,翻腾纵跃,泼剌有声的壮观场面。“鱼乐人亦乐,泉清人共清”这副楹联,正是鱼乐人乐意趣的写照。由于池内养鱼,看不到池底涌泉的景观,这实在也是憾事。

从玉泉庭院向西进入内园,即为著名的古珍珠泉,据志书记载,这个名泉面积一丈左右,水色透明,池底纤细可辨,在池边以脚顿地,震动池水,即有小水泡连续上升,酷似串串珍珠。

从珍珠泉穿过圆洞门,是一个佳木葱茏、奇花烂漫的庭院,院中有两个泉池,西边便是著名的“晴空细雨泉”。志书上载:“泉眼上涌,浮激波面,滴滴作雨状,每斜风疏点,游人或惊雨而去。”原来,玉泉山多硅化石灰岩,地下水常成片出露,处处涌水,泉眼很多,经过阳光照射,看去仿佛下着细雨,“喷为大小珠,散作空濛雨”“耳边曾未闻淅淅,眼底辄复看蒙蒙”。前人这些生动的诗句,对这里的奇异景色作了绝妙的描述,可惜,由于近几年来,某些单位过量的开采使用地下水,泉水枯竭,这种景观已不复出现。

02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