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纱河与桥

浣纱河与桥

浣纱河又名清湖河、西河。清代时,其主干河穿入旗下营,又名营河。西南起自西湖涌金闸,引西湖水往东至开元桥,折北流至八字桥(今市第一医院门口),再折西而北,经龙翔桥、长寿桥、洗马桥出武林水门,注入京杭大运河。此河在20世纪60年代还是杭州西城的主要河道,河东岸为东浣纱路,西岸为西浣纱路,岸边柳树垂荫,繁花似锦,70年代初被填塞。其支流有五,先后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填塞,今劳动路、涌金路、定安路、庆春路中段、凤起路西段,都是其支流河道的故址。此河地处杭城闹市区,桥梁密集,亦为其特色。

涌金桥:原为杭西城涌金水门。民国初年拆城墙筑南山路。

延龄桥:又名吊桥。清代旗下营延龄门外,故名,其南侧为营门口,是今延安南路的北端起点。

开元桥:又名军将桥,浣纱河经过桥北折穿旗营水门。今为开元路和浣纱路、定安路相交处。

泗水坊桥:今国货街通过。

井亭桥:桥西北有唐代德宗建中二年(781)杭州刺史李泌开凿的六井之一相国井。民国二年(1913)杭县知事汪钦于桥西畔甃红砖作井栏,后拆去,20世纪80年代复建护栏,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井亭桥之名由此而来。今解放路通过。

洪福桥:今浣纱路与邮电路交叉处。

鞔鼓桥:今仁和路与浣纱路交叉处。

平海桥:宋代时名马家桥,因桥正对清旗营平海门,民国后拆马路名平海街,桥亦名平海桥,1972年填平浣纱河时拆去。现为平海路与浣纱路交叉处。

八字桥:位于今杭州市第一医院大门口,宋名洗麸桥、清湖桥,清湖河至此分流。其往西北的干流,清湖桥跨之;其往北的支流,洗麸桥跨之,呈八字形,故名。

板桥:板桥路在此通过。

龙翔桥:宋代时名安济桥。原后市街有龙翔宫,乃理宗潜邸,元至正年间毁,后移建于此,故易名龙翔桥。

长生桥:宋代时名长生老人桥,南宋时钱塘县署设于此。今长生路通过。

风波桥:宋代时名纪家桥。桥旁为大理寺狱,抗金名将岳飞即冤死于狱中之风波亭。明代易名为风波桥。

车桥:宋代时有车马门在此,故名,俗称小车桥。

长寿桥:宋代时因桥东堍有长寿观而故名。今孩儿巷在此通过。

狮虎桥:宋代时称师姑,因师姑二字不雅,以谐音改今名。

斜桥:后更名忠正桥,今更名武林桥。

洗马桥:因此地近武林水门,又呼水门前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