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公堤与东坡肉

苏公堤与东坡肉

西湖苏堤六条桥,一枝杨柳一枝桃。风光旖旎的苏堤春晓就坐落在此地。说起苏堤,它还有其来历。在隋唐时,外西湖和西里湖是连成一片的。到了北宋初年,由于没有经常疏浚,湖水逐渐干涸,沿山一带,长满葑草。苏东坡第一次任职杭州,看到西湖年久失修,湖水淤塞已达十分之二、三,正想疏浚西湖,由于调职密州,未能如愿。时隔十二年即宋元祐四年(1089),他第二次来杭州任知州,见西湖草长水涸,葑田已占西湖一半了,在诗中忧虑地说:葑合平湖久芜蔓,人经半岁尚雕疏。当时的老百姓也反映:更二十年,无西湖矣。因此,苏东坡决心为民请命,大治西湖。他向朝廷呈奏《乞开西湖状》大声疾呼: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他在奏状中向朝廷提出:西湖有不可废者五:一是西湖是放生池,二是民饮,三是灌溉,四是助航,五是酿酒。得到皇上批准后,他用朝廷拨给一百道僧人的度牒,卖了一万七千贯钱,加上救灾余款,用以工代赈的形式,组织民工打捞葑草,开挖淤泥,化工二十万,历时三个月。为利于开挖淤泥,从南起南屏山北到栖霞岭,筑起一条长五华里的长堤,又在堤上筑起了映波、锁澜、望山、压堤、束浦、跨虹六座古拱桥。

西湖疏浚后,杭州近郊和下游的田地就不愁旱、不怕涝了。湖上筑起的长堤上栽桃植柳,增添了西湖的丽姿。杭城老百姓感念苏东坡为民办的这件好事,抬着猪,扛着酒,向苏知州表示感激之情。苏东坡坚辞不受,认为浚湖筑堤,功在大家,建议他的部下将猪肉切成小方块,烹调后与酒一起送到新筑的堤上,为大家庆功。厨师在烧制时,误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又香又酥,味道更美。苏东坡面对西湖,与大家一同饮酒吃肉,并即席赋诗庆祝:六桥横亘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山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与苏知州同饮的杭州市民都深深感激这位勤政爱民的好知州,同时觉得苏东坡送来的红烧肉特别可口,就把它称为“东坡肉”。以后,杭州的饭馆、酒店效仿东坡肉的烹调方法,精益求精,东坡肉就成了杭州十大传统名菜之一。

苏东坡离任后,接任他的林希为纪念这位前任,就将纵贯西湖南北的长堤命名为苏公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