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云水赤山埠

三台云水赤山埠

赤山埠,“西湖三埠”之一,位于西湖南边,南高峰东麓,三台山路南端。赤山,因土赤埴,故名。有赤山涧从山沟经惠因寺前注入西湖浴鹄湾。此地,宋时设有船埠,上江来的商旅游人都在此登船游览西湖。南宋建都杭州,曾在此建赤山市、赤山瓦子,盛极一时。

西湖赤山埠,承载悠久的历史,积淀五代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元、明、清文化的精华。吴越国、南宋兴建的佛教寺院更是遍及赤山埠。据《西湖游览志》载:赤山左右,旧有广果寺、修吉寺、法雨寺等17处。尤其是后唐天成二年(927),吴越国王钱镠在赤山埠所建的惠因寺更成为中国与高丽国(今朝鲜半岛)友好往来、进行佛教文化交流的纽带。宋元祐二年(1087),高丽国王子僧还以金粉书写的汉文《华严经》三百部全部捐赠惠因寺,又出钱建了华严阁藏塔,以表示对佛经的尊崇。宋代朝廷对惠因寺也极为重视,南宋的宁宗皇帝曾御书“华严经阁”,理宗皇帝则题“易庵”。从此,民间俗称此寺为高丽寺。到了元代,高丽国王还专程到惠因寺来翻经,可见这里的经典之藏很有权威。高丽寺至明万历年间还修过一次,以后就废圮了。高丽寺虽毁,直到现在,它依然是韩国人民心中的一方圣地。(高丽寺已于2007年重新修建,对外开放。)

赤山埠历史上还留下不少名人故居。南宋嘉定年间,曾在南高峰顶设比武露台。嘉定七年(1214),新榜武状元刘必方在南高峰麓赤山道口建武状元牌坊;在浴鹄湾畔,元代著名文学家张雨构建水轩于此,名曰“黄篾”。刘邦彦有诗云:“春水初生浴鹄湾,篾楼高枕对青山。鸟声啼足忽飞去,门掩绿阴清昼闲。”在赤山之阴筲箕泉旁,还有元代著名四大画家之一的黄公望曾结庐隐居于此,名子久草堂。他住在杭州,浪迹三吴山水间,还经常去富春江畔,在富阳城北面沿江的山中隐居,用了七年时间,完成了长860米,高31.8米的巨幅艺术画卷《富春山居图》,该画成为极其珍贵的传世之宝,完成此画时黄公望已经85岁了。此画几经辗转,流传到清顺治年间,收藏此画的吴洪裕知道自己病重即将离开人世,因他十分喜爱此画,竟然嘱咐子女将画为他殉葬。真是老天保佑,火刚点燃,其侄吴静安赶到,急忙从火中将画取出,可是已烧成两段,所幸尚未破坏原作。其小段画现保存浙江博物馆,其大段转入清宫收藏,后陈放故宫博物院,1949年被运到台湾。子久草堂的名称来历还很独特。相传黄公望出生时其父已年届九十,抱着这个初生的婴儿高兴的感叹,称“黄公望子久矣”。前面五字成为黄公望的名和字,即黄公望,字子久。

晚清以来,朝政腐败,外患和内乱频频。西湖杨公堤以西的湖面和广大濒湖地带继续被湮塞为桑园茶地,早年的赤山埠沦为陆地,分布在该地的名胜古迹也早已荡然无存。新中国成立后,湖西地带更是人口剧增,乱搭乱建现象严重,污染空气、水源,恶化环境,严重影响西湖景区的整体形象。2003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本着体民心,顺民意,还湖于民、还绿于民、维护和恢复西湖历史真实性的要求和理念,对西湖风景区实行整体的综合治理。重现了浴鹄湾水面,西湖船只可直通赤山埠,修复武状元坊、黄篾楼水轩和子久草堂,其旧居原址附近设纪念黄公望陈列堂,供人追怀。赤山埤自然村的民居也修整一新,一座座白墙黛瓦、翘角飞檐的展现民族风格和时代风貌的民居散落在鲜花翠竹丛中,成为西湖风景区有机组成部分和景观休闲的好去处。

03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