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话梅花

乍暖还寒话梅花

早春三月,西湖灵峰近万株梅花争妍怒放,暗香浮动,当你走进群山环抱、修篁遮日、古木参天的缓坡谷地,映入眼帘的全是缀满繁花的梅树,白如汉玉,绿如翡翠,红似彩霞绛锦,呈现出一派“入山无处不花枝”的诗情画意。2005年3月12日凌晨的一场春雪,西湖群山银装素裹,灵峰也出现了雪里梅开的奇景,我不禁联想起三年前,游安吉竹博园时,看到大门庭柱上挂着北宋著名文人米芾一副写梅竹的楹联:“雪里红梅,雪映红梅梅映雪;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对仗十分工整,妙趣横生。这对西湖灵峰的风中竹、雪里梅的景观也是绝妙的写照。

梅花,冷艳芬芳,清雅高洁,一般以惊蛰前后10天为最佳时期。梅花的花色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浅紫、纯白等多种颜色。“红梅”花形极美,花香浓郁;“绿萼梅”花如碧玉,萼如翡翠,重瓣雪白,香味袭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骨里红”,色深红重瓣,凋谢时色亦不淡,其枝干呈红色;“玉蝶梅”,洁白素雅,宛若片片蝴蝶展翅迎宾;“红点梅”,呈单瓣底白,间有点点红色;“墨梅”,花似墨汁,花香浓郁,为梅中异品。此外,还有宫粉梅、朱砂梅、金钱绿萼、红垂枝等均是罕见珍品。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它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松、竹并植,被誉为“岁寒三友”,为高风亮节、不与俗流共沉浮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吟咏,写下了无数咏梅佳作。宋代著名词人秦观吟咏出了“梅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的名句。词人借梅言年,描述冰溶述岁序更迭,表达对新的一年的向往。诗人陆凯曾委托人从江南专寄一束梅花给长安好友范晔,并在函中附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表达朋友间的无限深情。北宋诗人林和靖在西湖孤山植梅养鹤,吟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名句,更是使人读后,余味无穷。不少当代诗人更用梅花来抒发艰苦奋斗的精神。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词,更是以前人所不具有的昂扬格调和精神,将梅花诉之于优美的艺术形象,描绘出一个革命家自信、自豪、自强的性格与情味浓郁的意境。

在赏梅中,人们还从“疏影横斜”中总结出赏梅标准,即“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合不贵开”,谓之赏梅四贵。梅花为长乔木,吴淇的《枯梅诗》:“奇香异色著林端,百十年来忽兴阑。尽把精华收拾去,止留骨格与人看。”在我们浙江,至今还有上千岁的古梅树,如天台寺的隋梅,杭州超山大明堂的唐梅和宋梅。它们虽然长得苍劲龙钟,藓苔似甲,姿态奇特,但花开独早,依然各领风骚,充满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