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耸雷峰夕照红

塔耸雷峰夕照红

南宋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位于西子湖南岸、净慈寺对面的夕照山上,是旧十景中唯一一处有名无实的景点。夕照山,又称雷峰、中峰、回峰。据南宋淳祐《临安志》[1]载:雷峰,在净慈寺前显慈院,宋时郡人雷就曾筑庵居此故名。又据明代《西湖游览志》载:雷峰者,南屏山之支脉也,穹窿回映,亦曰回峰,宋有道士徐立之居此,号回峰先生。或曰回字,即古雷字之省。雷峰、回峰,其字一也。又以众山环绕,峰在其中,故有中峰之名。峰上有塔,原名黄妃塔,建于北宋开宝八年(975),吴越国王钱俶因黄妃得子而建,并亲自撰写《黄妃塔记》。因当时地处西关,故又称西关塔。此塔初建时,金碧晖飞,重檐楼阁,七级回廊,极为壮观。每当夕阳西坠,塔影横空,景色极佳。北宋林和靖有诗曰:“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夕照前村见,秋涛隔岸闻。”雷峰夕照之名即源于此,后人亦呼雷峰为夕照山。

雷峰塔以砖石为轴心,外建木构楼廊,造型与六和塔相似。楼廊内壁嵌有刻着《华严经》的条石。塔底层供奉铜铸十六罗汉像。塔建成后,曾屡毁屡建。宋徽宗宣和年间毁,高宗建炎末又毁,元末再毁,明代又修建。明代嘉靖间倭寇至,疑其中有伏兵,又毁之。此后,古塔只剩塔身,外廊一直未建。因为雷峰塔与保俶塔分峙西湖南北路口,旧有西湖二门户之称。雷峰塔被焚以后,残存的赭色砖塔有如披袈裟伛偻而立的老僧,因而明人乃有“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纳”之喻。清代《西湖志》还对雷峰孤塔作如下描写:“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影,如金镜初开,火珠将坠。”清代康熙三十八年(1699),皇帝南巡,御书十景,改为雷峰西照,勒石建亭。民间未有从之。民国十三年(1924)阴历八月二十七日下午二时许,塔突然倾圮。此时,尘埃蔽天,鸦鸽满空。曾经屹立西子湖畔950余年的古塔完全倒塌后,雷峰夕照景观也随之消失,而其名则仍留在杭州人的记忆之中。

说起雷峰塔的倒塌,杭州人都会联想起《白蛇传》的故事。但是神话毕竟是神话。经过长期的争论,复建雷峰塔终于列入杭州市园林建设规划,2000年12月26日,雷峰塔重建工程动工,2002年竣工后,使西湖十景完整无缺,重现“孤峰斜映夕阳红”的景观。


[1] 一百卷。宋·潜说友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