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崇坊钱王祠

功德崇坊钱王祠

钱王祠,是祀五代吴越国钱镠等国王的祠宇。旧名表忠观,在玉皇山之阳,北宋熙宁十年(1077)杭州知州赵抃(biàn)请于朝而建。苏东坡撰,并书碑记。元毁,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以涌金门外原钱王旧苑灵芝寺改建,并改名为钱王祠。

五代是指唐以后连续统治中国北方的五个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53年。十国是指五代时期割据南北的十个王国;南方有吴、南唐、吴越、楚、南汉、闽、前蜀、后蜀、南平,北方有北汉,其中吴越国管辖是十三州一军。即安国衣锦军,杭州、越州(今绍兴)、湖州、温州、台州、婺州(今金华)衢州、秀州(今嘉兴)、明州(今宁波)、处州(今丽水)、睦州(今建德、淳安、桐庐)和苏州、福州,吴越国首府为杭州。

吴越国开国君王钱镠,在政治上采取“保境安民”政策,长期保持社会稳定;在经济上大兴水利,筑海塘,修水闸,设撩湖兵近万人,疏浚太湖和西湖,防治水患、江潮和旱灾,给农业生产带来连年丰收,大力发展丝织业和瓷器业,发展水上交通航运,发展对日本、朝鲜、伊朗等国友好往来和商业贸易;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也较为兴盛,如书画大师贯休和建筑大师喻皓,就分别是吴越国婺州、杭州人。佛教文化更是盛极一时,扩建灵隐寺,还有净慈寺,九溪的理安寺,赤山埠的六通寺,天竺的法喜寺、灵峰寺,月轮山的开化寺,以及云栖寺,昭庆寺、宝成寺、天龙寺、梵天寺等都是五代吴越国时期修造的。吴越国所建的佛塔和石窟艺术比较多。如月轮山的六和塔,夕照山的雷峰塔、闸口的白塔、宝石山的保俶塔,以及飞来峰青林洞三尊摩崖造像,慈云岭的石窟造像,以及烟霞洞的造像都是五代吴越国的遗物。

五代吴越国共经历三代五个国王。钱镠是吴越国开国君王,他不搞自己的年号,臣服中原的“正统”小朝廷,并嘱咐继承人始终贯彻“善事中国”的国策,死后谥武肃王;钱元瓘,钱镠第七子,死后谥文穆王;钱弘佐,元瓘六子继位,在位七年,死后谥忠献王;钱弘倧(元瓘第七子)继承王位仅半年,死后谥忠逊王;弘俶,元瓘第九子继王位后,遵奉祖宗遗训,以保境安民,治理国家。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俶纳上归宋,为实现中华一统做出贡献,死后谥忠懿王。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皇帝南巡曾书“保障江山”勒石。清雍正六年(1728),因祠年久失修,渐近废圮,重建,并在祠前立石坊,题名功德坊。此坊俯临湖面,沙堤平坦,垂杨披拂,丹宫碧殿,掩映于万绿丛中,使景观很具特色。清定名功德崇坊,为西湖十八景之一。

2004年,杭州市人们政府拨款将钱王祠修整一新,成为西湖南隅的重要人文景观之一。2007年,在新评西湖十景中,“钱祠表忠”被定为新评西湖十景之一。

0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