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灵绪任氏家族
灵绪任氏世居三北半岛南部、灵绪湖西滨,今称任佳溪。该地旧属句章,唐以后属定海县(清初改镇海)。
据民国《镇海县志》载曰:
汉,任奕,朱育称其为“文章之士,立言粲盛,所驰文檄,晔若春华”。《宝庆志》引《会稽典录》,奕立操清修,不染流俗,郡将秀请为功曹,尝以秀不奉法,苦谏不纳,谢去,久之,秀坐事被收监,曰:“任功曹真口人也。”历官御史中丞,咸和三年卒。案:《乾隆志》、《光绪志》人物传均以任奕居首。奕为句章人,汉时慈溪、镇海皆在句章境内,后慈溪自立,旧志谓其子孙世居灵绪。
又据中国教育文摘网载:“《任子》,东汉句章(今浙江慈溪)任奕著。鲁迅辑本封面题作《任奕子》,正文题作《任子》,一卷。据《意林》、《太平御览》、《北堂书钞》、《初学记》校录而成,共二十六则。未印行。”
任奕活动时间约在东汉末期,官至御史中丞,是当时的名士之一,学问渊博。他提出治世和稳定统一的观点,把节俭作为道德的重要内容,注重学习和教育,强调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著作有《任子》10卷,传世所见的仅有《四明丛书》l卷。任奕的著作大都散佚,现在只能在其他古书中找到一些记载,现可考证的是其文章《论气质》、《论学问》、《论公恕》、《论政治》、《论军乘》、《论出处》等篇。他在《论学问》中写道:“学所以治己,教所以治人;不勤学则无以为智,不勤教则无以为仁。”“一人之智不如众人之愚,一目之察不如众目之明。”短短数语,阐明了教学的目的和方法。正因任奕的著作立言简明,曾被《太平御览》等古籍采用,得以保存一部分。
据韩国任氏宗谱载:“南宋末年任温出使高丽,后因宋蒙战乱而居丰川,赐第于昌德坊。”此支任氏繁衍至今,已有20万人之众,称为任奕后裔。2006年初夏之际,该支后裔曾来任佳溪村寻根认祖。
村中任氏宗祠还存,为二进格局,祠堂坐北朝南,大厅三间,是旧时祭祀祖宗之处,原立始祖任奕牌位,堂号乐安。
会稽任氏始于任延。据《后汉书·任延传》载: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学中号为“任神童”。值仓卒,避兵之陇西。时隗嚣已据四都,遣使请延,延不应。更始元年,以延为大司马属,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及到,静泊无为,唯先遣馈礼祠延陵季子。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俸禄以娠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由此可知,西汉末更始元年,任延为会稽都尉,任氏居会稽自任延始。而三北一带任氏,则始于任奕,时在东汉末年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