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宗教移民

四、宗教移民

宗教移民是一个特殊的移民群落。古代社会,宗族和宗教是社会道德的维持体系,故这两支力量都很强大。明代三北区域内宗教发达,有大小宗教寺庙不下100家,可以说是村村都有庙宇。由于寺庙的和尚大多以云游僧人为主,因此,可知宗教移民的数量也是很庞大的。以下简单摘录了几条关于宗教移民的信息,以供参考。

1.屏山寺广学

屏山寺在洪魏西侧竹山岭东麓,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屏山寺,明天启二年,僧人广学自天台至此结庐。清康熙年间,僧人普闻始建大殿及二廊僧寮。乾隆年间姚江邵晋涵匾其额曰‘屏山讲寺’,并题诗曰:山势如屏物拥华,萧萧筇竹万竿斜。一村半露樵人室,十亩深藏梵志家。路绕川原停野骑,岭分南北缀晴霞。更多牧笛疏林外,信口翻成翦翦花。”

由此可知,明末天启二年(1622),天台僧人广学迁移到此结庐创屏山寺。屏山寺现大殿无存,还剩几间僧寮,已成农舍。

2.资西寺真拙

资西寺坐落在沈师桥塘下村,东临高背浦,北与岐山相望。光绪《慈溪县志》卷四十二《旧迹·寺观下》载:“资西寺,县西北五十里,初名资西庵,明万历年间(1573—1619)里人沈阶为僧真拙建,清乾隆五年(1740)改庵为寺。”

又据《快船江风情》载:“资西寺坐西朝东,东西长60米,南北宽30米,总体布局呈长方形,中轴线上有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及偏殿。山门三开间,左右偏殿各四间,外观为硬山顶,梁架为穿斗式,通面宽26米,进深8米。大雄宝殿为单檐硬山顶建筑,五开间,面宽18米,进深12.5米。明间为抬梁式,次间抬梁穿斗式,抬梁上有浅浮雕,中置雄鹰雕刻,两边饰云纹图案,四周有回廊,柱础为鼓形。藏经楼亦为硬山顶,面宽18米,进深11米。”

从以上资料可知,明万历年间僧真拙云游至此,沈师桥绅士沈阶为其建资西庵。

3.回龙寺福宇勤

回龙寺,在观海卫镇卫山北麓,它山岭下,据《慈溪地名志》载:“回龙寺,在东山头乡回龙寺村,明万历四十三年僧福宇勤创建,清康熙五十九年僧学亮修建,乾隆四十七年僧源自重建。现已拆,只存遗迹。”

由此可知,回龙寺在明万历四十三年由云游和尚福宇勤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