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界英杰
1.虞世基
虞世基(?—618)隋代书法家、文学家,为隋内史侍郎,相当于副中书令,即副宰相。字茂世,一作懋世,会稽余姚(今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仕陈,任建安王法曹参军事,历祠部殿中二曹郎、太子中舍人、尚书左丞等职。陈灭入隋,贫无产业,每佣书养亲。炀帝时为内史侍郎,专典机密,参掌朝政。又进位金紫光禄大夫。隋末大乱,世基唯诺取容,不以实闻。后为反贼宇文化及杀于江都。《北史》卷八三及《隋书》卷六七之本传称其“博学有高才,兼善草隶”。纂有隋朝《区宇图志》1200卷,是较早的全国性区域志。著有《茂世集》5卷。
2.黄巨川
黄巨川(1119—1201),行贞十一,彭桥人,南宋初吏部侍郎。由明经中南宋绍兴五年(1135)乡举,随登进士,任应天府判,迁御营使侍郎,擢吏部侍郎。秦桧用事,岳少保死,叹曰:“天下事可知,吾其左衽矣!”遂周视海滨,登悬泥山(今称胜山)隐居,曰“是真可避世。”由请为业,结庐其间。作《招隐篇》以贻弟。及卒,葬梅川张岙山。后人在悬泥山立庙祀之。夫人虞氏,人称“圣母”。
3.胡沂
胡沂(1107—1174),南宋学者、诤臣,字周伯,浙江余姚人(今慈溪横河人)。年幼时聪颖机敏过人,六岁能背诵五经而不忘一字。绍兴五年中进士甲科,历任校书郎,擢殿中侍御史。乾道初,为宗正少卿,进中书舍人。除吏部侍郎兼权尚书,以龙图阁大学士提举兴国宫。淳熙元年(1174)卒,享年68岁,卒谥献肃。胡沂为官清正廉洁,直言敢谏。著作有《经史》五卷、《史说》五卷、《奏议》八卷、《台评》三卷、《边讲余抄》五卷、《经筵东宫故事》四卷、《遵拙斋杂稿》二十卷等。
4.黄珣
黄珣(1447—1514),字廷玺,号碧山,又号梅川,彭桥人,明弘治吏部尚书。自幼聪颖,读书过目即能背诵。明成化七年(1471)参加乡试得第一名,为解元。十七年(1481)参加殿试,获第一甲第二名,为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明弘治元年(1488)参与修编宪庙实录,弘治二年,任经筵官。修编实录完成后,升授侍讲。皇上为表彰奖励他的功绩,专门赐宴和奖励金币。四年(1491)任经筵讲官,不久进右春坊右谕,管理朝廷司业事。十七年(1504)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翌年又升为南京吏部右侍郎。正德二年(1507)升任吏部尚书。时宦官刘瑾专权,不久即令其退休。九年(1514)在家病逝,获封少保,并将其子一人,荫袭为官。嘉靖十年(1531)又赐谥号。
5.孙燧
孙燧(1460—1519),字德成,号一川,慈溪龙南孙家境人,明正德右副都御史、江西巡抚。郑州递运所大使孙新之子。明天顺四年生。弘治六年(1493)举进士。十年,授刑部贵州司主事,用法典狱不苟。正德六年(1511)升福建布政使参政。八年,升贵州按察使。未莅任,改山东。十年,升河南布政使。十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时南昌宁王朱宸濠,要挟江西官员随同谋反,唯孙燧与副使许逵两人忠勇不附,誓为维护国家安定统一而与宁王抗衡到底,后为叛兵害于南昌,年六十。世宗朱厚熜即位,追赠孙燧为礼部尚书,谥“忠烈”。嘉靖二年,在龙泉山南麓建忠列祠纪念。
孙燧有文才,遗著有《案牍稿》十卷、《四圣糟粕》、《诗文启扎》六卷、《恤刑录》二卷、《审录编》二卷、《奏议》四卷及《陆恒易学指南》等。
6.孙升
孙升(1501—1560),字子高,号季泉,孙燧幼子,学识广博,对于六籍百家金石竹简之传均有研究。嘉靖十四年(1535),举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校勘列圣御文和经史(五经二十一史),参与修订《大明会典》。此后历任右中允,国子监祭酒,礼部左、右侍郎等职,最后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孙升为官清严不偏,独立刚正,严惩奢靡,敦厚朴素,是一位有清气、有文才的能臣。卒于位,年六十。追赠太子太保,谥文恪。有《文恪集》二十卷行世。
7.孙龙
孙龙(1525—1594),字文中,号立峰,今慈溪横河孙家境人,孙升长子,明嘉靖四年生,为明隆庆南京吏部尚书。嘉靖三十五年(1556)举进士,授兵部武库主事,提督武学,历武选郎中。不徇私情,由此名声大起。迁职方员外郎。万历初,累迁大理卿,进吏部尚书。二十年(1592)改兵部,恃守甚峻,表正不阿,大计京官,力杜不谒,执政皆不悦,遂乞休归。明万历二十二年卒,年七十,谥清简,葬会稽铸浦山。
8.孙广
孙广(1542—1613),字文融,号月峰,今慈溪横河孙家境人,万历二年(1574)会试第一,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参赞机务。他不仅是朝廷重臣,更是一位精通诗、书、画、音韵声律、经史、军事的才子。万历十四年与山阴张元汴同纂《绍兴府志》五十卷。自古有才遭人妒,于是多次上疏求去,于万历三十七年获准致仕归家,布衣蔬食,著书立说,恬然自得。著有《评经》十六卷、《书画跋跋》六卷、《今文选》十二卷、《评史记》一百三十卷、《评汉书》七十卷、《韩非子节钞》二卷、《翰苑琼琚》十二卷、《坡公食饮录》二卷、《居业编次编》九卷、《排律辨体》十卷。
9.徐应登
徐应登(1553—1609),字念之,号惺勿,马堰村人,为明万历右副都御史。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中进士,初任广东增城县知县,历任江西泰和知县,擢南京湖广道监察御史,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诰授通议大夫。曾敕授“殿中执法”匾额一块。据传万历帝祭祖,在下拜时,按例站在一旁的太监,应为皇上拽袍,但未拽。此时被站在一旁的徐应登见到,甚怒,一脚踢倒太监。皇上见此,曰:“徐应登你要殿中执法吗?”匾额由此而来。
10.孙如游
孙如游(1549—1625),字景文,是忠烈公孙燧的曾孙,明代余姚三阁老之一,为明天启大学士、礼部尚书。万历二十三年(1595)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主管部务。神宗死后,他辅佐光宗帝挫败了郑贵姬和李选侍的篡权阴谋。后又辅佐熹宗皇帝,治理国事。由于孙如游的正直敢为,被熹宗钦点为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但到天启元年朝政大权被魏忠贤篡夺,朝政一片昏黑,孙如游心痛如焚,提出辞职。赠“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后病死于家,葬烛溪湖寿山。
11.孙嘉绩
孙嘉绩(1604—1646),字硕肤,抗清志士,今横河镇孙家境村人,南明大学士、兵部尚书。出身于士大夫家庭,祖父为明天启年间东阁大学士孙如游。崇祯十年,孙嘉绩考中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不久,改兵部主事。因正直不阿,被诬陷入狱,后经刑部尚书徐石麒营救出狱。1644年3月,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翌年南京陷落。清军下杭州,孙嘉绩在浙东首举抗清义旗,正合民心。与同县熊汝霖共同治军,得到广泛响应,迅速形成声势浩大的抗清队伍。他出生入死,功勋卓著,晋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因忧劳过度,患疾而卒,被追赠为太保,赐祭九坛。著作有《五世传赞》、《存直录》等传世。
12.沈宸荃
沈宸荃(1615—1652),字友荪,号彤庵,南明首辅大臣,抗清志士,今慈溪观海卫镇师桥昭十三房人。崇祯十二年(1639)中举人。崇祯十三年,二十五岁登第三甲进士,授行人,历官福建。崇祯十五年,同考顺天乡试。不久李自成攻入北京,北京沦陷,崇祯皇帝自尽。福王立于南京,擢沈宸荃西道监察御史。苏松兵备佥事任上,南京沦陷,福王被俘,苏松所属各镇先后失守。沈宸荃同江上佥事冯元,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擢右佥都御史督师,进兵部左侍郎兼副都御史。南明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沈宸荃克复福州所属各县,欲挥师攻福州,遭郑彩阻。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进南明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1649年),清军克闽,沈宸荃迁师舟山。永历五年(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军集大兵分三路攻舟山,沈宸荃兵败。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正月初二,沈宸荃去福建途中,不幸遭飓风海难,年仅三十八岁。谥节愍。
1776年,乾隆帝下江南,听闻前朝沈宸荃英雄事迹,亲临沈师桥寻访旧迹;乾隆帝遂追谥沈宸荃“忠节”。
13.熊汝霖
熊汝霖(1597—1648),字雨殷,今周巷镇熊家村人,南明大学士、兵部尚书。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福建同安知县。任内曾率兵渡海,在厦门击败荷兰殖民者。崇祯十四年,升任户科给事中。1644年,即崇祯十七年,也是清顺治元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1645年闰六月,熊汝霖联合孙嘉绩在余姚县城起兵反清,迎鲁王监国于绍兴,会师于钱塘江,升佥都御史,督师江防,屡战不胜。熊汝霖认为“江面迎攻甚难,不如间道入内地为攻心策”,于是率领一千多人至海宁,招募兵员,万人响应,号称“熊军”。擢升兵部尚书,随即又授东阁大学士。1646年六月初,由于防守钱塘江的明军武将大多拥军自守,致使全线崩溃。熊汝霖随从鲁王由海路退到福建。翌年加太子太傅。这时,福建各州县不少已降附清朝。熊汝霖在长垣集合军队,分路出击,一度收复3府1州27县,重新打开局面。顺治五年(1648)正月,鲁王驻闽安镇,郑彩擅权骄悍不法。熊汝霖屡次仗义执言,郑彩恨之入骨,竟然将熊汝霖及其幼子在琅琦投入海中杀害。
14.励杜讷
励杜讷(1628—1703),字近公,一字澹园,清康熙刑部右侍郎。隶籍静海(今天津静海),原籍慈溪(今掌起厉家)。励杜讷学问渊博,精于书法,并以书法步入仕途。授职福建福宁州同知,留南书房行走,食六品俸。清康熙十九年(1680)特授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历任左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等。主管刑狱,不徇私情,朝野推为正人。逝后特旨给全葬,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大帝驻跸静海,御书“文恪”二字赐其家。清雍正元年(1723)追赠礼部尚书,后入祀乡贤祠,加赠太子太傅。他为康熙讲学30年,“深受上知”,并协助康熙完成《御批通鉴纲目》59卷、《御选古文渊鉴》64卷,自撰诗文集《乔松堂集》3卷。
15.励廷仪
励廷仪(1669—1732),字令式,号南湖,清雍正吏部尚书,励杜讷之子。康熙三十八年(1699)己卯科举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科进士,选庶吉士。康熙四十一年(1702)特命在南书房行走,康熙四十三年(1704)授编修。康熙四十五年(1706),迁右中允、侍读学士。康熙四十九年(1710)任《佩文韵府》纂修兼校勘官,《渊鉴类函》校勘官,康熙五十五年任《御定月令辑要》校勘官。康熙五十六年擢内阁学士,康熙六十一年任《分类字锦》之校勘官。雍正元年擢刑部尚书,因事革职。雍正七年(1729)加太子少傅,雍正九年(1731)迁吏部尚书。雍正十年(1732)五月以病乞休,不久卒,谥文恭。乾隆六年入贤良祠。
16.励宗万
励宗万(1705—1759),字滋大,号衣园,又号竹溪,励廷仪之子。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散馆授编修。雍正二年(1724)入值南书房,充日讲起居注官。雍正六年(1728),迁国子监司业。不久,迁翰林院侍读。历官刑部侍郎,乾隆元年(1736)因事夺官,沉浮多次。以画供奉内廷,擅画山水。复官后累迁光禄寺卿。乾隆二十四年(1759)卒,葬于北五里庄。
17.陈邦瑞
陈邦瑞发起所建的掌起文昌阁。
陈邦瑞(1853—1927),字瑶圃,一字辑侯,掌起陈家人。陈邦瑞为清光绪度支部左侍郎,是晚清重臣。清光绪丙子年,陈邦瑞中了第七十六名进士,光绪十六年(1890),陈邦瑞任军机处汉班刑部郎中,之后勤于政事,升至吏部左侍郎、度支部右侍郎等职。宣统三年(1911)出任袁世凯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辛亥革命后,陈邦瑞回到上海,任宁波同乡会会长,曾写碑号召宁波同乡团结创业,在宁波帮中享有声望。1927年客死上海,终年七十五岁。
18.林汉达
林汉达(1900—1972年),今慈溪市龙山镇龙头场人,著名教育家、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曾化名林涛。1921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今浙江大学)。1928年,任上海世界书局编辑,后出任上海世界书局英文编辑部主任、出版部主任。1937年,赴美国留学,考入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研究生院民众教育系,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华东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出任教育系主任,教务长、教育学院院长等职。1945年底,与马叙伦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当选为常务理事。曾任关东文协理事长,大连市新文字协会主任,光华书店总编辑,辽北省教育厅长,辽北学院副院长等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会议筹备工作,后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中央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全国扫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语文》杂志副总编辑、总编辑,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研究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
林汉达著作丰富,涉及面广,颇有影响。教育方面的著作有《向传统教育挑战》、《西洋教育史讲话》等;文字改革方面有《中国拼音文字的出路》、《中国拼音文字的整理》等;通俗历史读物有《上下五千年》(与人合著)、《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三国故事》等,共达六十余种。
19.陆学斌
陆学斌(1913—1995),原名陆守怀,又名陆飞,余姚马家路(今属慈溪)人,曾任安徽省副省长。1931年7月在杭州参加中共领导的读书会,1938年在故里参加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余姚县委委员,1940年8月离开余姚至皖南,在皖江地区任无为县长、行署秘书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局国统区工作部组织处长。1947年任华东局南下干部大队负责人和江淮支队政治委员,在南下途中一度兼任阜南县委书记。1948年任皖西中共四地委书记。解放后任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长、副省长、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1959年因批评大跃进大办公共食堂而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和安徽“张(张恺帆,时为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陆反党集团”挂帅人物。1962年平反后,调任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任新疆大学校长、自治区第四届政协副主席及第五、六届人大副主任等职。1993年离休后返回安徽休养,1995年病逝于合肥。
20.柴沫
柴沫(1917—1966),原名厉全起,1917年9月出生于浙江慈溪县厉家村(今慈溪市掌起镇)的一个农民家庭,曾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柴沫早年因家境困难,初中只读了一年就随族叔到上海一家烟纸店当学徒。他不甘心失学,经常在劳作之余看书到深夜。1937年冬,柴沫来到延安,随即进入陕北公学,开始得以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1938年1月,柴沫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柴沫被分配到毛泽东的办公室工作,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在毛泽东的教诲下,他认真工作,勤学苦练,在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抗战胜利后,柴沫离开延安,奉命随中央大队向东北进发,抵达承德后,任热河省研究室主任。天津解放后,柴沫调任天津市军管会办公厅秘书处处长,不久又随大军南下,转任中共湖南省委秘书长。广东解放后,他响应中央关于要部分老干部转入工矿企业、交通运输方面的号召,到广州任广州铁路局副局长。1956年,又调任铁道部科技局局长。1959年,柴沫进中央党校学习。因工作需要,在学习尚未期满的1961年,经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推荐,他又调任中央政治研究室秘书长。1964年春,原来的中央政治研究室扩大改组为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院长为陈伯达,柴沫任党委副书记兼秘书长。1966年5月蒙冤去世。
21.路甬祥
路甬祥,男,汉族,1942年4月出生,今慈溪浒山人,中科院院长、中科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9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毕业,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研修,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担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为国际科学院委员会共同主席。
现任中共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
路甬祥旧居。
韩启德老宅。
22.韩启德
韩启德,男,1945年7月出生,汉族,今慈溪掌起东埠头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共党员,著名病理生理学家。1968年参加工作,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毕业,研究生学历,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欧美同学会理事会会长。2004年12月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3.徐青
徐青,1926年出生,高级工程师,浙江省余姚人(今慈溪周巷镇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国铁道部主任工程师,铁道部副处长;国务院港口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国家建设委员会交通局副局长,非工业局副局长,国土局局长;国家计委国土局局长,国家计委委员,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家计委党组纪律检查组组长;监察部副部长,中纪委原副书记。
24.陈德铭
陈德铭,男,汉族,1949年3月出生,慈溪市浒山人,出生在上海市。1974年9月入党,1969年4月参加工作,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理系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现任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商务部部长、党组书记。
历任江苏省商业厅办公室副主任、省食品公司经理。历任江苏省商业厅副厅长、党组成员,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江苏省苏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江苏省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江苏省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江苏省苏州市委书记,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陕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2007年12月起任商务部部长、党组书记。
25.卢展工
卢展工,男,汉族,1952年5月出生,今慈溪市观海卫镇城里人。197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3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卢展工毕业于黑龙江建筑工程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历任浙江省嘉兴市委副书记兼市纪委书记,嘉兴市委书记,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厅级),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浙江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河北省委副书记,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福建省副省长、省长。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2009年11月起,任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中共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26.韩正
韩正,1954年4月生,今慈溪市观海卫镇宓家埭人。197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12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现为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
1975年12月为上海市徐汇超重安装队仓库管理员、供销股办事员、团总支副书记。1980年8月,为上海市化工装备工业公司干事、团委负责人。1982年11月,任上海市化工局团委书记(1983年10月至1985年5月在复旦大学大专班学习;1985年9月至1987年12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夜大学政教系政教专业在职学习)。1986年2月,任上海市化工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1987年5月,任上海胶鞋厂副厂长、党委书记。1988年8月,任上海大中华橡胶厂副厂长、党委书记。1990年6月,任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1991年5月,任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1992年11月,任卢湾区委副书记、代区长。1993年5月,当选卢湾区区长(1994年9月至1996年7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世界经济专业在职攻读研究生)。1995年7月,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综合经济工作党委副书记,市计划委员会主任,市证券管理办公室主任。1997年12月,任上海市委常委,市政府副秘书长。1998年2月,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政府党组副书记。2002年5月,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2002年10月,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2003年2月,当选上海市市长。2006年9月,任上海市委代书记、市长。2007年3月,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27.叶宝珊
叶宝珊,1919年2月生,慈溪鸣鹤场人,曾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1950年后,历任上海万主录酿造厂经理,中国油脂公司上海市公司经理,上海市黄浦区副区长,黄浦区工商联主任委员,民建黄浦区工委主任,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员、中央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任委员,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常委、会务局副主任,1988年当选为全国工商联第六届执委会副主席,1993年10月被推选为全国工商联第七届执委会顾问。叶宝珊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六、七、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于2008年4月20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
28.茅林
茅林,曾名毛志耀。浙江余姚人(今慈溪桥头人)。1940年入苏北抗大五分校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泰东县区委书记,东台县堤东区区委书记兼区长,台北县委组织部、民运部、社会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江苏省委、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处长,重工业部处长,冶金工业部选矿研究院副院长,冶金工业部副司长,甘肃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党委书记,甘肃省计委主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国家有色金属工业管理总局负责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副董事长等。
29.冯梯云
冯梯云,今慈溪观海卫东山头人。东吴大学肄业。曾任宁波正大火柴厂厂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宁波火柴厂厂长,民建宁波市委、浙江省委副主任委员,宁波市、浙江省工商联副主任委员,浙江省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第五届执委会顾问,民建第四、五届中央副主席和执行局副主任,监察部副部长等,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30.叶荣宝
叶荣宝,女,汉族,1944年3月生,今慈溪鸣鹤场人,196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原北京轻工业学院),工程师。1969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在轻工业部干校、安徽省当涂6292部队农场劳动锻炼。1972年后,任浙江省轻工业局皮塑组、皮塑处干部,皮塑科科长,浙江省皮塑公司副经理。1983年后,任浙江省二轻工业总公司副经理,浙江省二轻工业总公司经理、党委书记。1995年8月任浙江省副省长。2003年1月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31.虞颂庭
虞颂庭,教授,今慈溪观海卫镇人。193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医师、重庆中央医院主治医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天津市总医院外科主任,天津医学院教授、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天津市委主任委员,天津市第六至八届政协副主席。
32.祝耀祖
祝耀祖,1937年12月生,今浙江慈溪掌起镇人。196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8月参加工作,大专文化。历任杭州重型机械厂宣传干部,水产局机要秘书、计财处干部,水产厅计财处处长、党组成员,水产厅副厅长,水产局局长、党组书记(1982年8月—1983年8月在中央党校干部培训班学习),舟山地委书记,舟山市委书记,浙江省委省级机关工委书记,省监察厅厅长、党组书记,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1998年1月任浙江省人大副主任。
33.张蔚文
张蔚文,男,1943年2月生,汉族,今慈溪长河镇人,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浙江省九届省委委员。先后在西南电力建设局、杭州半山电厂、浙江省电力工业局、宁波市政府工作,历任浙江省电力工业局副局长(省电力公司副经理)、局长、党组书记(省电力公司经理)。1994年任宁波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代市长、市长,并任中国城市市长协会常务理事。2002年1月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2003年4月兼任浙江省总工会主席。
34.邵占维
邵占维,男,汉族,1956年2月出生,浙江慈溪胜山人,1970年10月参加工作,198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党校在职大学毕业,南京理工大学工学硕士。
1989年6月—1993年7月,任宁波市体改办副主任,计委副主任、党工委副书记;1993年7月—1996年8月,任宁波市计委主任、党工委书记;1996年8月—1996年9月,任宁波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市计委主任;1996年9月—1997年10月,任宁波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1997年10月—1999年1月,任宁波港务局局长、党委委员;1999年1月—1999年5月,任宁波市副市长,宁波港务局局长、党委委员;1999年5月—2000年12月,任宁波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宁波港务局局长;2000年12月—2003年6月,任宁波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2003年7月—2006年3月,任宁波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2006年3月,任温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第十届浙江省人大代表;2007年3月—2008年4月,任温州市长;2008年2月,任温州市委书记;2008年5月,任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10年7月起,任杭州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提名为杭州市市长候选人;2010年07月起任杭州市代市长。现任中共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副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