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高级军官
1.孙堪
孙堪,字志健,号伯泉,明嘉靖武状元、都指挥金事浙江都司佥书,今横河孙家境人。生于成化十八年(1482),嘉靖四年孙堪承荫,封为锦衣卫正千户。翌年,岁次丙戌(1526),孙堪中武试第一,加官指挥同知。嘉靖八年,升迁都指挥佥事,浙江都司佥书。嘉靖十五年,改任锦衣卫南镇抚司管事。嘉靖二十二年,升任都督佥事,管前军都督府事。孙堪著有《弩考》一卷、《孙孝子集》二十卷。他还编有《忠烈集》九卷。
2.孙钰
孙钰,字文鼎,号剑峰,今横河孙家境人。明嘉靖右都督,以祖荫袭锦衣卫正千户,嘉靖三十二年(1553)中武进士,升指挥同知、指挥使,以功升都督同知,历右都督。以武奋迹,然雅好读书。
3.张四维
张四维,字昌国,号玉泉,明嘉靖浙西参将。初,总昌国、松门等卫,嘉靖二十五年,副御都史朱巡视两浙,委剿双屿港、横大洋等寇,克捷。后委临、观把总。嘉靖三十六年,升杭嘉湖地方参将,后任浙西参将,嘉靖四十年,檄往广东,平定惠、潮巨寇张琏,授首丰坊。
4.梁凤
梁凤,字鸣凤,号清溪,是明嘉靖年间抗倭名将,观海卫人,明嘉靖杭严参将,曾任浙江都指挥佥事。嘉靖十三年(1534)梁凤在武举乡试中得第四名,被委任为松门把总。嘉靖十五年,梁凤奉敕守备江西鄱阳湖,平定捕获屡害江西的江洋大盗高辰三匪部,被江西巡抚都御史等褒奖推升为浙江都指挥佥事,带管总督备倭。
嘉靖三十三年,梁凤备御昌国,在总督兵部尚书张经指令下,征剿大陈山,大败海寇林碧川,次年又剿灭盘踞在采药岛的余寇。梁凤战功显赫,深得浙江总督胡宗宪信任,是年梁凤钦升杭严参将,随后又改任温处参将。嘉靖三十八年(1559)七月,梁凤征战二十多年积劳成疾,不治而逝。
5.胡守仁
胡守仁,字子安,号近塘,观海卫人,明万历福建总兵,抗倭名将。嘉靖年间胡守仁协助戚继光在浙东沿海一带抗击倭寇,参与组建戚家军,屡立战功,深得戚继光器重。嘉靖四十二年(1563)三月,胡守仁率兵进入福建。据《闽台渊源丛书》记载:由于胡守仁战功显赫,于嘉靖四十二年起担任莆禧守备,负责忠门半岛和湄州湾全境抗倭御寇的防务,后又升任福建行都中路参将。明隆庆二年(1568),时任浙江杭嘉湖参将的胡守仁被任命为蓟州东路副总兵。
万历元年(1573)升任福建总兵官,万历二年(1574)胡守仁奉命率重兵回福建追剿倭寇,两年内成功地追击歼灭林凤、李忠海盗集团。万历十年(1582)六月,胡守仁受“清算张居正”的牵连而遭弹劾,被罢官返乡,死后葬于观海卫城北卫山下。
6.王尚文
王尚文,字从周,观海卫人,明万历福建总兵。中嘉靖乙卯(1555)乡试第十一,辛酉(1561)乡试第六,嘉靖四十一年(1562)会试中壬戌科第二名。同年,王尚文被钦授遮洋把总,遮洋总于隆庆元年(1567)正式解散。隆庆元年(1567),兵部调王尚文至山西汾阳河朔一带任守备或游击将军等职。万历初年调南京,任提督南京神机营务、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书。万历五年(1577)二月调任福建为镇守总兵官,但还未到任却因浙江矿乱严重,转任浙江金温地方总兵官。万历六年五月,浙江矿盗始平,十月,王尚文仍赴福建任职。万历六年(1578)广西桂林、柳州、忻城等地发生苗族、壮族、瑶族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王尚文又速调任广西总兵。次年,朝廷命两广总督刘尧海调集广东、浙江、广西各部兵马六万至十万,由总兵官王尚文挂征蛮将军印,率兵出击征剿。至万历八年四月王尚文剿平蛮乱,共杀9100余人,俘6700余人。万历九年十二月(1581),王尚文署都督同知、总兵官仍调福建。著有《荩心堂集》二卷,另著《征南纪略》一卷。
7.梁守愚
梁守愚,梁凤之子守愚,明隆庆广东副总兵,亦为抗倭名将。嘉靖年间从父抗倭,嘉靖四十年,胡宗宪调梁守愚赴兵部任职,次年六月调任吴淞把总,以都指挥体统行事。八月凤阳巡抚保举梁守愚升南京振武营都指挥;江苏总督奏调其升任守备;而胡宗宪则奏补其升浙西参将;明隆庆初年,梁守愚调任广东副总兵,时值广东恩平、新会贼寇猖獗,梁守愚率兵进驻肇庆,屯兵镇安屯,出其不意,夜半进击,斩贼寇五百余,大获全胜。
8.孙应楝
孙应楝,字不挠,号云庵,今横河孙家境人。明万历锦衣卫指挥佥事、明威将军,万历十四年(1586)中武举,十七年(1589)会试,授锦衣卫都司,署锦衣卫指挥佥事,升明威将军,凤阳留守司都司佥书。
9.骆尚志
骆尚志,号云谷,绍兴府余姚人(今慈溪横河人),明万历年间神机营参将,都指挥使,副总兵。骆尚志臂力惊人,能举千斤,绰号“骆千斤”,且擅长剑术。修习戚继光兵法。参加明军入朝作战,攻击平壤时立下战功。骆尚志精通武艺,曾主动帮助朝鲜训练军队,并从军中选派教师向朝鲜军队传授枪、剑、狼筅等武技,内容基本上都是戚继光在浙江备倭时所编选的武艺,从而形成所谓的“朝鲜十八般武艺”。
10.华封
华封,又名解庵,字愿皆,今白沙路街道武陵桥人,清乾隆云南楚姚镇总兵。乾隆七年壬戌(1742),与同族华山、华祝同登进士榜,时人称“三凤齐飞”。钦点宿直三次护驾木兰,屡被宠眷。十八年癸酉(1753),补授云贵督标中营都司。后升云南楚姚镇总戎、督标中协、昭通总镇,三十八年癸巳(1773),在讨伐土司叛乱中病死。
11.黄钧
黄钧(1901—1989),字秉衡,行河娶,横河镇彭桥大墙门头人。民国中将、航空署署长、空军第一军司令。民国九年(1920)5月加入中华革命党,民国十二年(1923)6月,黄钧受大元帅令,任航空局长。民国十四年(1925)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黄钧辞职赴北京奔丧。后又去张家口、绥远、开封等地参观、考察,并拜访了国民革命军一、二、三军首要,冯玉祥曾聘他为顾问。民国十五年(1926)夏,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黄钧出任总司令部航空处处长、军政部航空署副署长。进入南京后,接收原驻南京军阀残留的航空人员与飞机。民国十六年(1927)8月,蒋介石第一次下野,黄钧也辞职,并随侍蒋赴日。民国十九年(1930)3月兼任中央与广东联合空军总指挥,统率作战与训练。民国二十年(1931)3月赴美考察空军,会见麦克阿瑟,考察西点军校、空军基地及飞机制造厂。5月回国,时粤宁分裂,胡汉民在粤另组政府,反抗中央。黄钧升任为航空署署长,积极发展空军,聘美国空军退役军官陈纳德为首席教官。后又赴意大利考察空军,受聘为全国航空建设委员会委员、总务厅长;中国航空协会理事;“航委”重庆办事处主任、重庆空军司令等职。民国二十八年(1939)任空军第一军司令。民国三十年(1941)12月,调任驻美大使馆空军武官。1945年回国,任总统府参军。1948年5月,授空军中将衔。年底离开军界,定居香港。在职期间先后获得一等、三等“宝鼎勋章”各一枚;二等、四等“云麾勋章”各一枚;“忠勤勋章”一枚。20世纪70年代移居美国洛杉矶。1989年1月在美国洛矶病逝。
12.毛契农
毛契农(1881—1954),名希蒙,字鉴莹,号契农,以号行,余姚三管乡(今属慈溪市桥头镇)人,民国东北陆军护路军前防副指挥官,陆军少将,中将衔。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任会计。未几任太原、长沙分馆副经理,并捐得同知衔。宣统元年(1909)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沪军光复军总司令部科长、骑兵团团副兼军需官。不久入南京讲武学堂,卒业后任陆军第三师副官处长兼军需处长。1913年返商务印书馆,历任常德、潮州、贵阳、长沙分馆经理。1925年复入军界,历任东北陆军第一军交际处处长、军需处处长、第二路总指挥部总参议、护路军前防副指挥官等,被北洋政府授予陆军少将、中将衔。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第六军团参赞、四十八师上校参议、第十军少将参议等职。1932年任定海公安局局长,次年辞职归余姚,始皈依佛教,法名慧月。抗日战争期间,拥护中共政策,协助推动减租减息,又为浙东游击纵队开设被服厂。1945年参加浙东临时参议会,选为临时参议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被选为县、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3.陆鸿图
陆鸿图,字展叔,号卿谋,1902年7月生,宗汉镇下漾山路人,民国空军气象总队队长,少将军衔。1924年岭南大学毕业,随竺可桢教授学气象学,后历任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国民政府国防部气象总队总队长,授少将军衔,1984年病逝于台北。
14.柳夷
柳夷(1913—1996),原名陆鸿鹄,1913年6月生,今宗汉街道二塘头村人,海军报社社长兼总编,正军级。早年就参加革命,1937年在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大队第一支队政治教育干事。1938年至1942年春在延安抗大和晋东南抗大一分校学习与工作,1942年至1943年在八路军南进支队、三支队、九旅任干部教育股长、教导员、党总支书记,1944年至1945年在淮北军区泗宿总队、泗宿独立团任政治处主任,1946年至1949年在华中军区九纵队、华东军区二纵队任宣传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委、团政委;1950年至1952年任浙江军区干部学校、军大浙江分校政治部主任和省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长,1952年至1965年任海军政治部秘书长、海军政治部文化部长、海军报社社长兼总编,1965年至1983年任海军东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1983年8月,按正军职离休。1996年4月10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4岁。
15.胡晓海
胡晓海(1922—1990),原名皋裔,天香桥村霍家漕人。1938年参加工作,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学员、青年干事、区武装工作队队长、师作战参谋、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第一副师长、师长、高等军事学院学员、海南军区参谋长、解放军体育学院副院长(正军级)。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各一枚。
16.丁永泉
丁永泉,原名朱贻瑾,1929年出生于龙山镇龙山所村,少将军衔。父亲朱祖燮是一位在三北地区很有名望的爱国士绅。1942年8月,就读于凤湖中学,后参加新四军浙东纵队三五支队,在纵队军政干部学校学训时,改名丁永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军队宣传、文化部门工作。抗美援朝期间,任志愿军第23军7l师文工队政治指导员。1958年8月随军最后一批从朝鲜回国,调国防科工委工作,先后在酒泉、喀什导弹发射基地任职。1980年任某卫星测控中心政治部副主任。1984年任北京怀柔指挥技术学院副政委。1986年调国防科工委江阴远洋航天测量船基地任政治委员。1989年,他带领“远望号”测量船远征南太平洋和台湾海峡,出色完成任务,被中央军委授予集体一等功。同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在江阴基地离职休养。
17.楼志斌
楼志斌,1933年3月生,慈溪市新浦镇人,少将军衔。1951年6月参军,1953年入党。历任空军第7航空预备学校学员、校中队司务长,重庆工程学校学员、教员,华东物资局计划处副处长、处长、局长,总后勤部物资部副部长。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18.张文奎
张文奎,1945年10月出生,慈溪市坎西西潮村人,少将军衔。1963年8月毕业于慈溪中学,并考入海军工程学院(现海军工程大学)。大学毕业后历任参谋、海军指挥学院教员、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等职。2004年授海军少将军衔。
主编军事教材5部,出版专著1部,参编其他军事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奖。其中获全军“九五”后勤学术研究成果特等奖、二等奖各一次,全军后勤优秀学术研究成果一等奖二次。
19.余高达
余高达,1947年5月出生,汉族,浙江慈溪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少将军衔。1969年3月入伍,1970年1月入党,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曾任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军综合保障专家组组长、总装备部军事装备保障与管理专家组组长。
主要任职经历:1978年8月任该师后勤部战勤科参谋、副科长、科长、副部长、教员、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副教育长。2004年6月任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主任。发表专著、论文等600多万字,主要学术著作有《军事后勤结构概论》、《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战役后勤学》等。
20.龚烈航
龚烈航,1948年1月生,浙江慈溪人,少将军衔。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获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1月入伍,在工程兵工程学院任教,任工程兵工程学院教授、工程机械教研室主任。1998年7月晋升为专业技术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