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其他移民
在元代,盐民和棉农是三北半岛的主要产业群体。随着纺织业等的传播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成为区域经济的一个部分。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吸引了一些僧人等的进入。择录于下:
1.长溪寺觉莲禅师
长溪寺,在掌起镇关头村长溪岭西面。据光绪《慈溪县志》载:“旧名长溪庵,元延祐间僧觉莲建。明初僧慧律重修。”又据《慈溪地名志》载:“长溪禅寺,在掌起镇东安片关头村长溪岭。初名长溪庵,元延祐间(1314—1320)僧觉莲建。明初重建,改名‘灵隐精舍’,不久又废圮。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僧广运重建,立额‘长溪禅寺’。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军于1841年攻陷慈城,同年二月五日登长溪岭将寺院焚毁。咸丰二年(1852)僧济田重建。以后又日渐衰败。至1954年尚有大殿、天王殿及楼房2l间、平房23间。‘文革’中全部拆除。”
由此可知,长溪寺为元代延祐年间由觉莲禅师所建。
2.定水寺来复禅师
元代来复禅师是历史上的一代名僧,曾住持定水寺。
来复(1319—1391),字见心,号竺爨叟,又号蒲庵,江西丰城人,俗姓黄。早负诗名,在至正十七年(1357),奉行宣政院檄文,来住持慈溪鸣鹤定水寺。当时翰林学士欧阳玄对他推崇备至,称他“豫章见心复公所为文,以敏悟之资,超卓之才,禅学之暇,为文辞抑扬顿挫,开合变化,蔼乎若春云之起于空也,皎乎若秋月之印于江也”。来复在元末时期有极高的声誉,所以上至公卿大臣,下至文士布衣,以及方外之人,无不与之结交。
按天启《慈溪县志》载:“寺旧名清泉,建于唐贞观间。寺前有一井,泉潆洄泛溢,袁韶夫人以金钗投之,波旋宁静,遂更名定水,韶卜葬于此,今马鬣无踪,旧有颜鲁公所书碑石,里中人破为堰碶,并唐太和中所建经藏碑,俱漫漶不可考。”
又据《古镇鸣鹤》一书载:“鸣鹤山阳有寺,曰定水。元危素、贡师泰皆有碑。至正间来复主斯寺,复字见心,自号竺爨叟,丰城人,所著有《蒲庵集》,一时缙绅先生,如蜀郡虞法、豫章揭集、金华黄潘、庐陵欧阳元、魏郡李惟中、河东张起岩,莫不屈齿爵之尊与之来往酬酢,尤与中丞月鲁不花、左丞周伯琦善,故其主定水也,时贤朝贵逸士高人赠答之作最多。寺有樵隐亭,元寓公蒙古亦速台尝登此。蒲庵在寺东涧,来复筑。取睦州师编蒲屦养母之事,时来复母留江右,归养未得,故为是匾,以寓思亲之意。天香室在寺中,来复题慈罢阁亦在寺中。澹递亭,为来复编《澹集》之处。”
来复禅师擅长诗文书法,曾历主宁波天宁及杭州灵隐诸刹,元季航海至定水寺。洪武初召至京,太祖览其诗,褒美赐金褛袈裟,授僧录司左觉义,诏住凤阳槎牙山圆通院,后坐胡(丞相胡惟庸)党凌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