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术之星
1.虞振镛
虞振镛(1890—1962),畜牧兽医学家,农业教育家。他是我国现代农业教育事业的先驱之一,兽疫防治系统的奠基人。对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特别对兽医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890年2月9日,生于浙江慈溪鸣鹤场。12岁入鸣鹤场教堂读书,同年受洗为基督教徒,以后转入宁波崇信书院、上海中西书院。1907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11年赴北京参加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留美预备学生的甄别考试,被录取。经过半年准备,于当年秋季被保送入美国伊利诺大学攻读畜牧学。1914年毕业,获学士学位。之后又考入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191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
2.吴耕民
吴耕民(1896—1991),原名润苍,后改润苍为字,余姚县孝义乡吴家路东溜场(今属慈溪周巷镇)人,著名园艺学家、园艺教育家,中国近代园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毕生致力于园艺教育,参加创建我国首批高等院校园艺系,培养了我国几代园艺人才。他运用近代园艺科学知识,调查整理我国果、蔬生产经验,传播国内外园艺良种和栽培技术。吴耕民对中国温带及亚热带果树的栽培造诣深厚,果树修剪的理论与技术尤为突出。一生著作甚丰,著有《果树园艺通论》、《中国蔬菜栽培学》、《果树修剪学》等。还是中国园艺学会成立发起人之一。
3.蒋学模
蒋学模(1918—2008),著名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经济学会名誉会长。1918年3月出生于慈溪观城镇后蒋村,6岁时随父亲到上海求学。1936年到1937年,在苏州东吴大学经济系求学。抗日战争后,辗转入川,194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从大学毕业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曾在香港《财政评论》杂志社、复旦大学文摘社等处担任编辑和负责编译工作。上海解放后,在复旦大学经济系从事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上海市第二、三届政协委员,第四、五、六届常委。曾任中国对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经济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卷编委,《辞海》编委兼政治经济学分科主编。他撰写、主编及编译的各类著作有40多部,论文100多篇,近千万字。最有名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现在仍在再版,共已发行1800万册。
2008年7月18日凌晨4时,蒋学模因病在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0岁。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传播的第一人。
4.岑卓卿
岑卓卿(1923—1985),慈溪市逍林镇桥东村人。自幼好学,中小学时代几度破格跳级。1940年夏毕业于宁波浙东中学,考入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44年7月毕业,入浙大化学工程研究所。1946年7月获硕士学位。抗日战争胜利即去台湾,先后任台湾糖业试验所助理技师,台湾中兴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台湾“科学委员会”咨议委员及“经济部”食品顾问会委员。多次举行小麦、面粉、大豆、杂粮、罐头、糕饼各业的研究会,指导学童营养午餐,提倡廉价营养食品,对改善台湾人民营养健康卓有贡献。1954年由台赴美。1958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应加拿大政府之聘,去加拿大谷物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化学师、化学师。1967年主持美国烘焙研究所研究部工作。1969年后,出任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谷物科学工业系终身教授。
岑卓卿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曾任国际食品科技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及黑小麦工作小组成员,美国谷物化学会科技及教育委员会委员,美国农业部及技术援外总署技术顾问,联合国粮农组织顾问,足迹遍及欧、亚、南美及非洲,协助提高谷物品质,研究大豆利用、烘焙技术,计划廉价营养食品;先后发表科技论文近300篇,多集中于谷物化学、谷物加工、食品化学、豆类利用及营养学等方面,对廉价营养食品之研究造诣更深,曾获得专利五项,出版《黑小麦——第一种人造谷物》等专著四部。曾在世界十多所大学讲学,并多次主持有关谷物科学的国际学术会议,在研究粮食营养化方面成就突出,获“面包大王”称誉,其事迹收录于美国《科学家录》及《名人录》(中西部)。
5.宓汝成
宓汝成,著名经济学家,1924年1月27日出生于今观海卫镇宓家埭。1941年4月在奉化溪口武岭学校(中学部)期间,因日寇侵扰浙东,家乡沦陷,转内地续学。1944年冬,投笔从戎,入伍于远征军。日本投降后复员,弃武习文。1946年考入私立燕京大学新闻系,辗转学于国立北京大学政治系。毕业后于1950年秋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部经济学部,专攻中国近代经济史。1953年2月,分配到中国科学院(1977年起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从实习研究员到研究员;1984年起,任研究生院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经济史学会首届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会首届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等职。
6.戎文佐
1925年7月2日生,慈溪观海卫镇人,著名经济学家。1939年7月因日机轰炸致残。1950年参加中央轻工业部工作,创办《中国轻工业》杂志,轻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经济学周报》总编辑,兼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所高级经济顾问等职。科研成果:《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建设》、《生产专业化和协作》、《轻工业经济问题研究》、《论国际大循环》、《集体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所有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从部门管理到行业管理》、《所有制改革与轻工业发展研究》、《中国轻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等。
7.裘沛然
裘沛然(1913—2010),著名中医学家,中国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终身教授。裘沛然长期从事中医教育和中医理论、临床研究,在中医基础理论、各家学说、经络、伤寒温病、养生诸领域颇多见解,对内科疑难病的治疗亦颇具心得,为培养中医人才作出了贡献。
裘沛然原名维龙,男,汉族,今慈溪掌起裘家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自1958年以来,任《辞海》副主编兼中医学科主编,主持编写《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卷、《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中医历代各家学说》、《新编中国针灸学》等30余种著作,所撰论文计30余篇。其中主编《中国医学大成》三编,计950万字,对赵氏旧著作了大量增减。特别是其晚年力作《壶天散墨》,以“扶择陈言,剖拆疑似,俯仰古今,直道心源”,以议论精辟、见解高超、文笔优美而著称当世,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并有《剑风楼诗文钞》为世所称。裘氏是全国著名中医理论家、中医临床学家,是医生,也是学者。
8.陈永校
陈永校,男,中共党员,1930年6月出生,今慈溪宗汉街道人,著名电机专家,浙江大学电机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本科。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部。1960年赴苏联列宁格勒工业大学进修,1986年晋升为教授,曾任浙江大学电机及控制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机专业委员会委员,小功率电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家用电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机专业委员会噪声振动学组组长。
陈永校长期从事电机方面的教学工作,指导了四十多名博士生和研究生。主编的专著和教材有:《电机噪声的分析和控制》、《小功率电机》、《超声波电机》。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科研方面的重要业绩有:参加双水内冷发电机研究,获1964年国家发明一等奖;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机声振特性,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9.胡景耀
胡景耀,1937年生,横河乌山人,著名天文学家,国家天文台首席科学家、资深研究员。195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在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现国家天文台)工作至今,主要研究天体物理,包括活动星系核、超新星、主序前恒星和原行星状星云等,还从事天文仪器等原理设计,曾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科学院科学进步一等奖和自然科学奖等。在SCI收录杂志上发表论文逾50篇,著有学术专著《天体物理方法》(科学出版社,1990)、《天体光度测量》(科学普及出版社,1989)。在科学院研究生院授课逾20年,并获优秀课程奖。他是我国科学家中第一位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天文学论文的天文学家。
10.张芷芬
张芷芬,女,1927年1月出生于龙山镇淞浦村(海屋张村),数学家,从事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和拓扑动力系统理论的研究,是国内这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57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研究生院物理数学副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数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数学学会副理事长。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专于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和动力系统研究。对李奈方程极限环的存在性和唯n性问题有较深造诣。合著《微分方程定性理论》。
11.阮可强
阮可强,1932年12月生,反应堆物理、核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籍浙江省慈溪市今掌起镇裘市蒋家桥,出生于上海市。1950年至1951年于清华大学学习,毕业于莫斯科动力学院。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一直在反应堆物理和核安全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工作,负责过多个反应堆的物理研究、设计项目,以及核设施的临界安全研究、设计和审查工作。负责完成了第一座快中子零功率反应堆的建造和物理启动,为我国快堆研究的起步奠定基础。作为物理设计负责人研制成功微型反应堆。为核工业中铀同位素分离、核燃料后处理、燃料组件制造、铀钚冶炼加工和核电站等多个重要工厂的设计、投产、运行,解决了大量的临界安全问题。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2.沈珠江
沈珠江(1933—2006),中国著名岩土力学及岩土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县(今观海卫镇沈师桥),2006年10月2日逝世于北京。
1948年,入读上海市立敬业中学。1950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水利系。1953年,毕业于南京华东水利学院(现中国河海大学)。1956年,公派赴苏联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留学;1960年5月,获副博士(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9月后,任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
13.陈宜张
1927年9月生,慈溪周巷镇人,中科院院士。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1951年至1953年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高级师资进修,1962年至1963年在上海市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中枢神经生理研究室进修。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第二军医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枢神经生理研究。1980年,首先在国际上提出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神经元的非基因组制或膜受体假说。有2篇论文发表后被国际文献引用达59次,主编有《神经系统电生理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等6册专著。近20年来,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14.卢守耕
卢守耕(1896—1989),字亦秋,作物育种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最早了解并研究台湾农业的专家之一。卢守耕为周巷镇芦城庙润房村人,毕业于北京农业专门学校,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1936年任浙江大学农学院院长兼农艺系教授,在华家池创建农场。抗战期间随校流亡,曾与吴耕民、孙逢吉联袂至云南大学农学院以“龙氏讲座”名义授课,深受欢迎。抗战胜利后,于1945年12月就任台湾光复后首任台湾糖业试验所所长。1954年任台湾大学农学院教授,直至1973年退休。出版专著《稻作学》、《现代作物育种学》、《台湾之农业》及译著《植物育种学》、《作物育种学导论》,主编《中正科技大辞典·农科》。
15.胡建淼
胡建淼,男,汉族,1957年11月生于慈溪市掌起镇陈家村,著名的行政法学专家,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是目前国内行政法学界泰斗级人物。
1989年7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行政法学硕士学位;1990年起,任杭州大学法律系副主任、副教授;1992年起,任杭州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兼法律系主任、教授;1995年起,任杭州大学副校长;1996年起,兼杭州大学法学院院长;1998年,兼任杭州大学党委常委;1998年9月至2007年10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1年起,担任浙江大学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博士生导师;2007年10月任浙江工商大学校长。自1990年以来,曾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德国基尔大学、法国马赛大学等作过访问或学术交流。自1987年来,共出版《行政法学》、《比较行政法——20国行政法评述》等著作(含合著)74部,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1篇。国家重点学科“宪法与行政法”学科带头人,浙江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东亚行政法研究会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