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继《中国上林湖青瓷》、《三北围垦文化史稿》之后,《三北移民文化研究》也终于成稿了。这是最近几年来,我对三北三大主流文化——“青瓷文化、围垦文化、移民文化”的系列研究课题。通过对这三个课题的研究,我的收获很大,并为慈溪拥有如此众多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存感到自豪。

在三北大地上,往往会听到“慈溪没有文化”等这样一些说法。一方面其实是大家对慈溪不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慈溪当地缺少必要的文化整合和宣传。

其实慈溪境内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遗迹,许多领域在国内外也都有明显的领先优势。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基础始终占据着三北区域发展的主流,文化不可避免地处于一个被忽视和疏远的状态。

可喜的是,近年来,对文化的重视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士加入到对区域文化的研究之中,如周乃复、王清毅、方印华、童银舫、邱雄飞、李道一、章均立、沈登苗、余麟年等大批研究大家。我正是在这批前辈和大家的影响、提携之下,走上地域文化研究之路的。

这个课题的研究,得到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慈溪市委常委、副市长袁金祥审阅了书稿,慈溪市档案局局长叶建平和慈溪市民政局局长陈志浩牵头并推动了该课题的实施,慈溪日报社社长许钰染、副总编辑张能梓、副刊部主任俞强,慈溪市政协文史委原主任许其能、主任王一女,慈溪市档案局原局长张红专、副局长方如良、编研科长徐建华、研究生陆冲,慈溪市民政局副局长徐挺、陈亚敏,移民办主任吴伯云、沈东伦及谢晓科,慈溪市暂口局副局长励冠军、科长俞永波、许登科、黄华旦,慈溪市统计局副局长胡达龙、信息中心主任韩成国,龙山镇调研员安云法、黄岳大,慈溪市志办副主任岑华潮及童银舫和编辑罗映堂、王孙荣、徐鸽,慈溪市文管办主任厉祖浩、副主任谢纯龙、主任助理徐鸿鸣,慈溪市图书馆馆长余巨平、地方文献部主任房伯庆,龙山镇小施山村副书记徐春莉,伏龙山村书记陈耐学,新联村治保主任徐纪法、驻村大学生韩娜波,海甸戎村书记戎云初,太平闸村书记施乃权、生产队长胡长兴等,都大力支持并为本课题提供资料,在此表示深切的感谢。

在对这个课题的研究中,也得到了一些老师和朋友们的热心帮助。慈溪中学原办公室主任郑陆,龙山镇作协章明岳、吴珍艳、余华达、赵艳红、虞文君以及叶波杰,掌起镇任国奇、任永江、吴国雄,观海卫镇沈国旺、裘一挥、莫非、陆建立、宓配佑、沈国文,桥头镇余孟友,胜山镇阮龙岳、罗映学,长河镇卢旦华,坎墩街道房春祺,宗汉街道陈克华、陆军辉,横河镇林光辉,以及吴铁佶、孙建娣、高国民等,都为本课题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在此也一一表示感谢。

还要感谢慈溪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华红,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施森章,慈溪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徐尔元等领导对本课题提出了重要建议,使书稿得到进一步完善。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书在撰写“大姓家族”时较多引用慈溪市党史办方志科科长童银舫撰著的《溪上家谱知见录》书稿,在此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书中必定存在某些缺点和错误,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再次感谢为本课题予以支持和付出劳动的人们,也包括妻子章丹霞女士和女儿方冶文小朋友。

方煜东

2012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