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 ◣
除了无拘无束地享受地板时间的快乐之外,和孩子进行特别的一对一的问题解决练习,也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每天在家庭和幼儿园经历的那些日常挑战不同的是,一对一的练习很有针对性,焦点主要在应对孩子可能面对的“重要”事情上:夜半惊梦、如厕训练、殴打他人、乱扔食物、乱发脾气或者刻薄地对待兄弟姊妹等。家长可以在一段时期内,坚持每天抽出十五到三十分钟的时间和孩子谈话。这样会比一次就试图收到作用的谈话更有帮助。但是请记住,在你和孩子之间遭遇危机时最好不要这么做。
如果学龄前的孩子个性比较强,当你和他进行类似的谈话时,他可能前十分钟根本不理你。要么他会转变话题,要么他会直截了当地告诉你“我不想谈这个问题”。然而,必须要意识到的一点是,可能得经过十五分钟的讨论,才能让孩子明白你的真正用意。当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不情愿谈,有些孩子会为一件事和父母喋喋不休地争论好几个小时。
一旦你引出了一个话题,就要试着倾听孩子说话,并设身处地从他的角度着想。比如孩子动手打人后,你可以这么对他说:“我敢说,你会告诉我很多原因你为什么打人的。”最后孩子可能向你抱怨一堆事情:“他老是抢走我的玩具”或者“你老是站在他那一边”。你越是了解孩子行为的缘由,就越能给他机会发泄不满,表达恐惧和希望,也越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帮助孩子成长。不要以为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而且即便你知道,也要让孩子自己说出来。家长要学会倾听,让孩子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对于你问的问题,如果孩子光是点头或简单地表示肯定或否定,就无法帮助他掌握解决问题的更好技能。越不喜欢谈论问题的孩子,实际上越是需要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些孩子在考虑问题时,往往很难抓住事情的重点。即使是语言和逻辑思考能力很强的孩子,也可能在遭遇特殊事情时变得不知所措。如果你的孩子有这方面的问题,你可以引导他,把注意力集中到他容易忽略的较大问题上。另一些孩子可能无法描述问题的细节,或无法确认自己的情绪问题。你可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体验:“告诉我今天早上发生了什么事?我有很多时间倾听的。”家长对孩子情感的某个方面表现出兴趣,可以帮助孩子梳理问题的细节,从而避免过于笼统地进行描述。如果孩子无法描绘明天可能出现的状况,你可以帮助他进行想象,然后询问他会有何感受。随着孩子日益长大,这种技巧会帮助他应对看上去让人生畏或可怕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