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
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目的在于帮助孩子在与人互动时更加有逻辑性,同时能主动迎接和解决各种挑战。这样,孩子们在智商和情商方面都会获得进步。“解决问题时间”有几项完全不同于“地板时间”的目标。家长不像“地板时间”那样完全顺应孩子的意愿,而是和孩子有更多的协商和分享。在你努力尊重孩子的想法的同时,你同样有自己想谈的话题。你可能想和孩子谈谈为什么他那么害怕上体育课,你也可能只是想和孩子谈谈他何时该去睡觉以及该花多少时间做功课等。当然,你们还可以就与兄弟姊妹打架、举止粗野或学校的功课等话题进行探讨。比如,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你可能会问:“我看到你得了一个D,怎么回事呢?”
“解决问题时间”旨在帮助你们找出孩子遭遇到的具体挑战。然后,你们才能试着应对这些挑战。
首先,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观点,然后再给出自己的看法。请记住,尽管你可以在孩子面前摆架子,但是理解孩子的观点,并给他们机会说出抱怨、害怕或者愿望,实际上会更有好处。不要假设你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即便你已经知道,孩子也需要自己说出来。你要确保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解决问题并不需要找很特别的时间来进行。可以在你们吃晚饭的时候、可以在汽车里、在购物中心或者在地铁上,只要有机会,在哪儿都可以谈。
有时候,你可能觉得漫无头绪,不知与孩子从何谈起。不要泄气。记住,不爱说话的孩子可能会通过身体姿势表露心事。比如,孩子可能会抱着胳臂冷冷地坐着,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如果孩子这样对你,你可以对他的行为进行评论。或者,你也可以假设孩子不愿意谈有自己的理由。如果你问孩子某件事,孩子会说“我不记得了”或“没什么大不了的”,也可能是在努力找寻线索进行回忆。对此,你可以采取委婉的方式回应说:“要记得所有在学校的事确实有些困难。”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就会愿意告诉你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如果随后孩子停下来再次陷入困惑,你应该再说一些体贴的话,鼓励他说下去。
另一个不利于成功解决问题的障碍,就是家长在和孩子谈话时,双方总是谈论太多过去的事情。事实上,这种谈话方式缺乏逻辑性(如果你对孩子说教,那并不是对话)。有些孩子天生擅长与他人互动,有些孩子则需要去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只有通过练习与成人或其他孩子的互动,才能学会与人交往的奥妙。而家长和孩子共同解决问题,实际上就制造了这种理想的机会。对于说话前后缺乏连贯的孩子,父母可以微笑着鼓励他们由少到多,逐渐增加交谈的话题。当然了,要想与不爱说话的孩子拉近距离,最初的几句对话是很困难的,因为孩子对家长的问话往往会心不在焉。
尽管你可以在孩子面前摆架子,但是理解孩子的观点,并给他们机会说出抱怨、害怕或者愿望,实际上会更有好处。
举例来说,当孩子放学回家一脸不高兴时,你可能会问:“在学校过得不好吗?”
孩子可能并不理会你的询问,而是一边打开冰箱一边问你:“电视上正演什么呢?”
这种时候,在接下来的对话中,想要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于不少父母来说确实有些困难。你可能这样回答他:“我可以告诉你电视节目,但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今天在学校究竟过得如何,你能先告诉我吗?”
“今天晚餐吃什么?”孩子似乎并不愿意和你谈论学校的事情,自顾自地问到。
“我很想告诉你今天晚餐吃什么,”你说到,语气仍旧非常温和,“但是你仍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我不想理你那些愚蠢的问题。”孩子很生气地回答。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应该怎样做呢?
请记住,对于喜欢挑战家长权威的孩子来说,你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你绝不会希望将解决问题的努力变成怒不可遏的争吵。花费一刻钟的时间,让孩子认识到的确有一些东西值得学习,并给他提供练习的机会。(对于有听觉或其他处理障碍的孩子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训练。我在“游戏场政治”和“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这两部分讨论过这一点。)
许多父母,尤其是那些个性比较忧郁或孤僻的孩子的父母,经常无意中把共同解决问题变成了单向的沟通。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他们在说,孩子并没有获得掌握话题、练习培养自信的机会。许多孩子需要父母多给一两秒钟——甚至五秒钟,才能想清楚自己接下来要怎么说。但是,习惯于成人对话节奏的父母,往往进度太快而过于超前。如果孩子从头到尾只有说“是”或“否”的份,那么对话就会变成家长自己的独角戏,孩子则没有什么机会锻炼说话、思考和与人互动的技巧。
注意,不要因为逼迫孩子告诉你一切,而陷入家庭纠纷。你可以通过提示以及创造情景的方式来帮助孩子。一旦孩子开始与你分享发生的事情,你就应该洗耳恭听,并且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
设立“解决问题时间”,你得到的益处绝不只是解决问题。要知道,每一次的讨论或协商都能帮助孩子锻炼接受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以及逻辑思考的能力。即使你必须摆出架子要求孩子做事,那么协商的过程,也可能是孩子学习逻辑思考能力的最好机会。并且记住,那些很少说话的孩子更需要多做这样的练习。
“解决问题时间”,能鼓励孩子与别人进行协商。让孩子跟你讨价还价,会非常有助于孩子就严肃的话题,与父母进行类似律师之间的辩论。譬如,假如现在是晚上九点,是孩子上床睡觉的时间。但孩子却说:“让我再看两分钟电视!”你可能会摆出架子说:“不行,你必须去睡觉。”然后拉着他进房间。也可能,你决定听听孩子的理由。“好吧!你有三十秒的时间陈述理由。”你可能会这么说。
这样一来,你创造了很好的对话机会。当涉及界限时,这种额外的讨论并不会让孩子觉得你软弱可欺。类似这种富于逻辑的交流,会帮助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更能自如地表达自我。这样,孩子就更能通过想法而不是行为,比如动手打人或者推人,去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
要了解一个孩子,首先你要以同理心看待他的目标,不管其目标如何。
一般来说,“解决问题时间”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很有帮助,但有时候在运用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才可以。孩子们很难应付有些挑战,你需要和他们一起做好准备。如果孩子存在以下问题——比如捉弄他人、在课堂上说话等——你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进行帮助。首先描述问题的情形,表达你对孩子感受的理解,然后分析孩子在这类情况时的对错,最后探讨其他解决问题的替代方法。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遇到棘手或可怕的问题时,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
与之相反,很多家长似乎更倾向于采取说教的方式,而不是上面我们所说的方式。但是,说教并不会有什么用处。一个能够自己预料到后果的孩子,将会采取措施避免对自己不利的行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解决问题时都难落俗套,我们在做事时往往出于本能。而能够预料到充满挑战的情况以及自己的感受,将会让人具有特殊的洞察力。拥有这种洞察力的孩子,在面对和陌生人交往、融入班集体或者面对可怕情形的时候,会大大降低自己的不安和害怕。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解决问题时间”是一种很好的机会,可以让孩子们锻炼逻辑思维并且学习应对艰难的挑战、害怕以及焦虑。在面对疾病、父母离异、家庭迁徙或者其他更大的挑战时,这种训练对孩子来说尤其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