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的标准和日益增长的自我感知 ◣
十至十二岁的孩子,开始发展一种更为连续的自我感知。随后,他们又逐渐发展出对自我形象的内在认知,并且这种认知以自己的感受为依据,而不再是以别人如何看待他们为依据。他们开始设定自己的目标,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并且不再因为当下的事情受太多的影响。当他们能够做到这些的时候,我们将会看到,孩子们会变得越来越有安全感。
孩子对自我的内在认知,来自生活中与家人、朋友、老师及周围的人之间的互动。他们越来越懂得用相对的观点来看待一切,这种能力让他们坚定了内心里对自我的看法,即便是受到同龄人的打击,也无损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在他们眼中,同时有两种现实:同龄人群体中的现实,和他们内心逐渐显现的关于价值观和态度的现实。而这两种内在的价值观(如“我不应该刻薄”)和未来目标(如 “将来我想当一名老师”),都是在这个时期慢慢形成的。
这些内在的标准有助于增强和稳固孩子在这个阶段的自尊心,从而使他们更能以放眼未来的姿态看待人生。例如,“也许我不是最好的球员,但我依旧是球队里的重要成员”。
在体格方面,孩子们已经可以从事那些需要体能、肌肉协调和熟练的手眼配合的运动项目(包括需要知觉的运动技能),如篮球、足球和网球等。他们的书写能力也日益流利,并且能够做一些复杂的手工,如拆解东西或使用螺丝刀。
当孩子们逐渐迈入青春期时,身体上的快速变化可能影响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先前颇具天赋的学生可能突然变得健忘。另外,原先被诊断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却在学习成绩上突飞猛进,不时地得到A或B的高分,这部分得益于他们的神经系统已渐趋成熟。涂抹口红、讲荤段子、偷看情色电影、在异性面前越来越羞涩,这些都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征兆。面对身体和性征的改变,他们既感到渴望又感到害怕。当孩子发育到性成熟时,会对他们的角色榜样产生日益浓厚的兴趣,并且会(至少会维持一段时间)和同性的父母保持很亲近的关系。这个阶段,正是父亲和儿子、母亲和女儿可以发展特别亲近关系的时期。与此同时,十到十二岁的孩子会非常不情愿批评他们的角色榜样。
快要进入青春期的那几年,会让孩子们感到害怕,他们开始考虑如何享受家庭之外更多的独立。遭受着两种强烈的情绪驱使,他们一方面想保留渴望亲密关系的童年,另一方面又想赶快长大成人。有时候,他们看起来很大胆、傲慢(冲家长嚷嚷“谁需要你?”),有时候又很黏人,显得很没有安全感。只有当他们日益坚定对自己的认知时,他们的情绪才能变得更加稳定。缺少这种稳固的自我认知,孩子们将变得更加依赖父母,或者为了否认自己的依赖性而铤而走险,变得更加叛逆。
在这个年龄阶段,与其说孩子们面对的挑战是学会独立或与异性交往,倒不如说是他们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女孩子可能抱怨肚子痛或头痛,男孩子可能注意自己阴茎的大小或肌肉是否结实。而有关于身体方面的负面感受,对他们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在迈入青春期之前,孩子们已经开始发展同理心——亦即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对于遭受拒绝或感到受伤的朋友,他们更懂得去表达同情;对于失去和挫折他们会更加敏感,并且会像成人一样感到哀伤。要知道,在这之前,遇到朋友搬家或祖父母过世,孩子们只会在偶尔提及时才表示难过。但现在,一旦发生这类事情,他们往往会感到很难过。
新的认知能力促使孩子更加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行动,而不是由于朋友或家人的鼓动(他们会说:“我想考出好成绩,以便能上大学。”而不是“我妈妈说,今晚我得做数学作业,否则就会有麻烦”)。孩子们开始依靠良心提供更多道德的指引,而不再是父母无所不在的监视。他会自我反省说:“我没有努力学习,而且对最好的朋友也很刻薄。”他们更加关注事情的是非对错,并且对一些社会问题,比如某人受到不公对待之类的,往往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更有能力理解及遵守规矩,而不需要别人的指导。与此同时,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要想找个理由为自己辩解似乎也更加容易。因为对是非对错的更多关注,已经让他们具备了更加复杂的推理能力。例如,当孩子因为无视规则而遭受责备时,他会辩解说:“成人们对这件事太认真了,有时需要放轻松一点嘛!”
这个阶段发展的内在标准,对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是很必要的。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同时应付两个世界——不断变化的外在世界以及相对稳定的内心世界。孩子内心的安全感与自我形象关系密切,这个形象不再只是零碎的片断,而是整合为一体的。“我有些事擅长,有些事不擅长。但只要是好的新事物,我都喜欢学习。”孩子已经可以看出来哪些同学喜欢自己,哪些同学不喜欢自己,尽管他不会说出来。这种内在的自我认知,会在很多方面让孩子具有安全感,无论是学校的功课、同学或者是家庭生活。内在的认知也是他们应对青春期及成年期复杂问题的基本能力要素。这种自我认知,实际上也是建立在之前获得的安全感基础之上的。
当这种内在标准还没有建立起来时,孩子很容易因为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受伤。因为没有内在的标准可用来估量外界的诱惑,孩子们会变得非常脆弱,容易随波逐流,做一些明知不讨父母欢心,甚至自己也难以认同的事。当安全感来自别人的接纳时,孩子的内在标准就会不时地发生改变,进而变得更加脆弱。我们都需要通过外界的肯定来建立一些安全感,这个年纪的孩子也一样。但是,拥有内在标准的孩子将会拥有更健康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会给他们某种程度的安定性,而这是其他没有内在标准的孩子所无法体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