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经这样说道:“医院是最复杂的社会组织。”言下之意就是医院是现代社会最难管理的组织形态。同时,医院也是最需要管理的组织形态。

医院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对医院工作进行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医院管理学就是研究医院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从上述释义可以看出,对于医院管理的描述,有三个关键的词语:客观规律、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客观规律是认识论,科学理论是方法论,技术方法是实践论。三者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从认识问题到考虑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医院的管理来讲,重心毫无疑问在于实践论的部分。讲得通俗易懂一点,医院管理的实践也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问题:要做什么事情;怎么去做这件事情;如何把这件事情做好。

要做什么事情,换而言之就是医院的管理者想要把医院运营成一个怎样的组织,即医院发展的愿景。医院的远景目标必然遵循医院的社会功能,具有其社会功能特殊性。医院的社会功能就是向包括患者和伤员,处于特定生理状态的健康人(如孕妇、产妇、新生儿、老年人)以及完全健康的人(如来医院进行体检的人)提供医疗健康护理服务,这决定了医院要做的事情主要就是提供医疗健康护理服务。这一点对于所有医院来讲是相同的。

怎么去做这件事情,属于组织的发展战略层面问题,包括确定合适自己组织发展的目标;对掌握的一定资源进行利用调配;形成一定的运营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相应的权责机构。现代医院这种组织类型经历了数百年的不断发展,在组织架构、人员配备和运行模式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本组织的框架理论,在这个基础上体现出的是医院管理者的战略思路和行事风格。

怎么做好这件事情,是管理中最为困难也是最为核心的部分,科学管理起源于工业革命后期企业家对效率的追求。效率就是判断这部分内容的测量工具,这是因为时间是生命的尺度,而效率就是对时间的节约,同样的时间做更多的事、出更多的成果就是效率。从这点上看,可以说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起源于人类对时间的珍爱和对于充分利用自己时间资源的追求,所以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就是管理的最终目标,医院管理自然也不能例外。

今天,社会在飞速发展,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模式去审视复杂的医疗系统以及医院的现代化管理。

医院从构成上有着较大的差异,以中国为例,截至2014年4月底,全国共有医院2.5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3381个,民营医院11584个。从规模上讲,既有病床过万的超大型医院,也有十几张病床的基层医院;从业务类型上讲,既有以综合医疗为主的综合医院,也有为特殊人群(如妇女儿童、老年人)或针对特殊疾病(如骨科、眼科)或特殊医疗手段(如中医、蒙医、中西医)的专科医院;从业务能力上讲,既有可以处理各类疑难杂症的顶级医院,也有针对常见疾病的社区医院。但是不管规模大小,水平高低,能力强弱,其本质是一样的,面临的挑战是类似的。在同医院的大量交流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医院都面临着不断完善自身适应社会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如何持续改进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我们汲取现代管理理念,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医院的工作效率提升为着眼点,提出了“流程树管理”理念,以医院的大数据分析为基础,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方法,以流程优化为手段,试图从整体方面展示医院的实际运行状态,帮助医院的投资者和管理者从医院全局的高度来考虑医院运营和管理,最终达到持续改进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工作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