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效率对于医院的意义

第三节 工作效率对于医院的意义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让我们跟随一位普通的患者去体验一次医院就诊的全过程。

刘先生是一位公司高管,今年52岁,最近身体不适,常感到头晕眼花,疲倦不堪,口唇发干,整个人也消瘦了许多。经家人和朋友提醒,刘先生意识到自己可能在血糖方面出现了问题,为了确诊,他决定前往离家几公里的省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

早上6点,刘先生就出门了,因为距离较远,所以决定由刘先生的儿子驾车,妻子陪同前往医院。经过30分钟,车子到达了医院正门所在的街道。医院的正门位于一条小街道之中,早上就医的患者众多,整条道路车水马龙,堵得一塌糊涂。看着混乱的交通,刘先生只得和妻子下车,步行前往医院门诊大楼,儿子则排在众多的车子后面,一点一点向着医院的停车场入口挪动。

医院大门里人头攒动,门诊大厅里更是人山人海,十几个挂号窗口前都早已排成长龙,问及刘先生为什么没有选择提前预约,刘先生说自己也曾试图通过预约平台挂号,但是发现几位自己心仪专家的预约号都已经排到3个月之后了。刘先生和妻子仔细阅读了门诊大厅里张贴的就医须知后,刘先生排在了1号窗口的队伍后,那是办理医院就医卡的唯一窗口,刘太太则挑选了一个看起来相对人少一两个的挂号队伍排在了最后,很快,两个人的身后又出现了很长的队伍。40分钟之后,儿子也赶到了门诊大厅,接替了母亲的位置,刘太太去接待台询问护士一些就医的注意事项。

7点30分,挂号开始,十几条长龙缓慢地向前移动,还好20分钟之后刘先生就顺利地办好了就医卡,又过了十几分钟,儿子也排到了挂号窗口前,刘先生换了儿子的位置,很不巧,今天的内分泌专家号已经全部告罄,没有办法,刘先生只得选择一个主治医生普通号,排在17号。

内分泌科诊室在5楼,整个电梯厅全是搭乘的医生、患者和家属,十几分钟过去了,刘先生一家3人都没有能够挤进电梯,最后,只好步行走楼梯上了5楼。

到了5楼,看着指示牌,3个人绕来绕去,最后问了位护士才找到了内分泌科,原来内分泌科的挂牌坏了。分诊台的护士看了一下挂号单,告知刘先生去8诊室候诊。8诊室外的椅子上已经坐满了候诊的患者,刘先生3个人只能站着等待,可是,7诊室和8诊室是相对的两个房间,两个诊室外各自摆了一排长椅,使得原本就不宽的过道显得更加拥挤,夫妻两个人只得站到楼梯间里耐心等待,只留下儿子站在诊室外听着叫号。

终于轮到了刘先生,医生简单问了几个问题,一分钟之后给刘先生开了第一张化验单,刘先生起身回到分诊台,儿子急匆匆地赶到1楼去交费,交完费后,分诊台的护士给刘先生做了一个手指血糖。拿着报告,刘先生回到8诊室,医生前面已经坐着另一个病人在问询,等到他结束后,刘先生见缝插针,赶忙把报告单递到了医生面前。医生看了结果,告诉刘先生他血糖很高,基本可以诊断是糖尿病,目前需要进一步检查,又开具了若干化验单。刘先生还想多问几句,下一位患者已经坐在了医生对面,没有办法,刘先生只能再次离开了诊室。程序照旧,儿子去1楼交费,刘先生先到3楼去抽血,然后去1楼化验尿液,最后又回到2楼去做超声检查。血液检查结果90分钟后出,尿液检查结果30分钟后出,刘先生只能等待,虽然又累又饿,但是又怕还有空腹检查,始终也没有进食。

终于,几项检查的结果报告都拿到了手里,再次来到8诊室,还是那个样子,等候的病人没有一点减少的迹象。医生匆匆扫了一眼检查报告,告诉刘先生目前的情况还是要药物控制,说完就开始给刘先生开药,趁着这个时间,刘先生和妻子赶忙询问了一些日常注意事项,医生边开处方边简单进行了解答。5分钟之后,刘先生看着后面众多的患者,无奈地离开了诊室,3个人回到1楼,儿子继续去交费,妻子去药房排队取药,终于,拿到药之后,刘先生这次求医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走出医院大门,手表上的时间定格在了12:25,如图1-3所示。

978-7-111-48744-9-Chapter01-3.jpg

1-3 刘先生就医途径

对于刘先生这6小时的就医过程,笔者没有什么再需要在此特别评述的了,这样的就医过程无论如何也很难称得上“高效”,相信每一个读者都有类似的感觉,为什么?因为整个求医过程中,对于患者而言,刘先生一家的时间都耗费在了等待上,而且可以说是无用的等待,6个小时的求医过程真正的诊疗时间不会超过30分钟,即使算上某些检查必需的等待时间,也不会超过2个小时,这样的效率换成谁也不会满意。对于医院而言,原本2小时的工作现在拖延到了6个小时,意味着单位时间内在医院活动的患者人数增加了2倍,对于医疗环境的影响不言而喻。对医生而言,每一个患者在自己这里的诊疗过程都这么漫长,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都需要在自己脑袋里重复过几遍,必定使医生耗费更多的精力,以致压力增大。

在此要明确一个概念,医院的工作是提供医疗服务,是医疗和服务结合的二重工作,所以,医院的工作效率是一种复合工作效率,不仅仅指提供医疗的效率,还包括提供服务的效率。归根结底,工作效率低下是造成这些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医院、员工和患者用了高价值的投入换来了低质量的医疗服务。

效率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表明了投入与产出间的关系。面对中国医疗的客观实际情况,效率显得尤为关键。从国际角度来说,整个中国的医疗资源不断耗竭,要求以更少的输入来获取更多的输出,提高投入产出比。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效率的高低是衡量医疗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医院的角度来说,较高的效率水平可以给医院带来较高的效益和更强的竞争力,可以使医院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从医护人员的角度来说,工作效率提升意味着工作流程的变革,可以提升自身的职业荣誉感;从患者的角度来说,医院的工作效率提升可以直接带来就医的舒适和便利,享受更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

对医院工作效率问题的研究既是医院管理学的一个热点,也是它的一个弱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医院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已成为医院发展的严重障碍,陈旧的管理体制和方法,一直制约着我国医院效率的提升。研究医院的工作效率问题,对于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乃至促进整个医疗卫生产业的发展都有推动作用,提升医院管理的有效性刻不容缓。

将医院管理的重点放在提升工作效率上,可以把医院的注意力集中在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服务上,让医院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于医疗业务上,针对医学重点专业进行重点研究,快速发展医疗技术,改善医院工作和服务流程,从而持续改进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医院工作效率的提升,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视,医学是医院提供医疗的理论基础,而现代医学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多专业领域。医院工作效率的提升,基础是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这将有力地促进医学事业的进步,最终推动多领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医院工作效率提升是保证社会医疗公平的基础,只有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足够丰富时,医疗公平才会在真正意义上得到保障,才是一种真正的充足的公平,而不是一种贫瘠的公平。也就是说,工作效率提升使医疗公平建立在更雄厚的医疗服务供给上,而医疗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充足的医院医疗服务供给为基础。

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客观上也会提升医院的正面形象,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医院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医院工作效率的提升,他们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和最现实的感知者。医院工作效率的提升,会直接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从而形成品牌效应。

提高工作效率必然要求对现有医院组织架构和人员构成进行调整,来克服现在医院人员编制不合理、人浮于事、资源浪费的现象,通过逐步优化劳动组合,重新划分组织结构,调整流程人员组合,使得医院在面临挑战时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医院提高工作效率以后,单位患者的就诊时间就有可能缩短,也会使得对于每位病人的服务更为精细化。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工作人员分担一位患者的医疗责任,从而有可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有更多的时间让员工自行支配,去进行学习、娱乐、社交和休息,在医院人力资源引进方面占得先机。

医院工作效率提升的过程,也是对医院现有运行状况重新认识的过程,对于现况的了解,可以使医院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认清医院各职能部门和各业务科室的运行状况,从而决定医院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措施手段,调配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现目标。

医院工作效率的提升,也会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效率提升,从而推动整个医疗卫生领域的效率得到提升。因为医院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中心,其他相关行业,如制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医疗信息化、医疗保险、养老照护等均要围绕医院运行,而医院的运行也需要这些行业进行支持。医院的工作效率提升必定会带动这些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医院的工作效率看上去仅仅是一个指标,但实际上提升医院工作效率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提升工作效率,代表着要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高业务能力;代表着要改善服务理念,坚定地把“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医院工作的行动准则;代表着要对医院现有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一言以蔽之,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代表着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