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的难点和要点

信息化建设的难点和要点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科室通力配合,不是单一部门、科室独立实施就可以完成的。同时由于系统在不同部门科室实施的前后顺序不同,在实施的初始阶段效果不一定会很明显,因此,许多医院的领导对信息化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医疗工作才是医院的核心工作,信息化建设只是一个辅助工具而已,对医院工作的影响不会太大,即使放弃信息化医院也一样能照常运转。作为业务出身的领导,他们往往忽视从多个角度来衡量信息化的价值,因而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以致投入不足。

信息化建设投资不足将会严重制约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和实施效果。同时,从短期利益出发将直接导致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时结构明显不合理,存在着“只注重软硬件建设而忽视维护更新”“注重硬件而忽视软件”“注重眼前而忽视将来”“注重整理收集而忽视分析利用”“注重输入而忽视输出”等问题。这样不均衡的信息化建设无法保证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不利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所以,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明确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只有开始,没有终结,信息系统的上线启用只是信息化成功的重要标志,但不是信息化建设的终点。医院管理的不断进步,医院需求的不断增加,医院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内部资源关系的不断调整,都需要医院信息化的不断投入和持续改进。因此,医院信息化工作不会有终点,要做好长期且艰巨的思想准备,把信息化当作医院一项经常性、战略性工作来对待,把医院信息化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为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一直是困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如何根据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合的信息化建设对医院管理者来说始终都是个难题。单纯追求技术先进性或实用性都不足取,医院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追求先进性的同时强调实用性,并且要站在整个企业信息集成的角度来选择软件,切实注重系统的集成性和开放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既要汲取信息化供应厂商中的产品精华,又要保持自己医院的“特殊性”。

通常医院的信息化人才在医院中的位置比较尴尬,医院对信息化的主管人员没有较高的岗位标准,认为只要全医院的计算机能够正常运转就可以了。但实际上信息化建设要求主管人员要有广阔的知识面,既要懂一些医学专业技术,又要懂一些医院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把整个医院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好,才能提高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所以,要充分利用好医院的信息化人才,让他们在信息化建设中成长为不但懂技术,而且懂医疗、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要充分利用多种因素,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案例 Q医院高度重视信息化系统建设,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和提升,目前已经拥有比较完善的信息化系统,His、Lis、Pacs、Ris等一应俱全,并且随着医疗服务的发展,还在不断进行功能拓展和完善。

如今医院门急诊和病区已全部实施医护工作站,所有的医嘱下达、药品配发、手术通知、检验检查申请等均实现了无纸化运作。为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医院通过制定和实施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办法》《电子手术通知单》,以及比卫生部规定得更细、更多环节和内容的《手术安全核查表》,不断跟踪、督查实施情况,优化和完善核查环节和内容,彻底杜绝了开错刀或开错部位的隐患。通过无纸化实施,门急诊挂号收费处需要工作人员手工输入的内容几乎为零,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患者缴费的同时,相关药品处方信息已同步发送至药房,药房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进行药品配发,大幅提高了配发速度;由于无纸化取消了检验检查申请单,患者只需凭缴费发票就可进行相关检查,实现了缴费发票院内“一票通”——院内患者排队现象和等候时间均因此大幅减少。

除此之外,医院住院部患者的餐饮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所有住院患者每天的饮食全部采用刷卡消费,除治疗饮食外,明码标价,自由消费,随时查询,受到普遍欢迎。

十几年来,Q医院一步一个脚印,向关心和爱护它的社会公众交出了不菲的成绩单:年门急诊人次超过40万,出院人次超过6000;获得市卫生局多项2类技术准入;多个学科以及内科糖尿病专病学组通过了市社会办医“优势专科”和“特色专病”的评审;成为市社会医疗机构“星级达标”医院。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对传统管理的更新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需要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需要改变已经习惯的工作模式。所以做好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医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需要把握好三个原则:

1.把握好总体思路。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个庞大的工程,在推广和建设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果在前期考虑不周或不到位,最终往往会走偏,甚至会走向失败,所以总体思路的把握至关重要。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要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医护人员为主体"的思想来开展相关工作。具体而言,数字化医院的总体建设应体现“就医流程最优化、医疗质量最佳化、工作效率最高化、病历实现电子化、决策实现科学化、办公实现自动化、网络实现区域化和软件实现标准化”的“八化原则”。

2.协调好工作人员。在所有要素中,人是最主要的。因此,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调动管理者——决策管理人员、建设者——工程技术人员、使用者——广大医务人员三个群体的积极性,明确这三个群体各自的任务。

对于管理者来说,必须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管理水平,才能抓好系统建设、推动应用。医院管理者在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需要思考医院管理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明确管理者如何定位、管理和应用信息化,在信息化建设中管理者应该起到什么作用这些问题。

对于建设者来说,医院的信息管理部门必须由通晓信息技术、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信息主管领导负责;团队中还应包含高水平、能进行医院信息系统规划和应用程序开发的系统分析员、系统管理员和程序开发员。

对于使用者来说,必须十分明确地认识到再好的计算机与软件,如果没有好的操作使用人员,同样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要重视这一使用群体积极性的调动和培训工作。

3.统筹好三种关系。信息化建设是医院管理中的新事物,在建设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矛盾。其中,最常见的当属“管理与信息”“硬件与软件”以及“应用与拓展”之间的矛盾,所以,信息化建设必须统筹协调好这三种关系。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模式改革是相辅相成的,数字化医院必须实现包括医疗行为、行政组织、后勤保障等在内的全方位管理模式的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过程也是医院管理模式改造、重建的过程。

硬件是建设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条件,是基础;软件指管理与培训工作,是使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发挥更大作用的促进条件,是发展。两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所以,在抓硬件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软件建设。

医院不但需要信息化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要用好,要充分发挥工程中的各项功能,这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已有应用基础上进行持续升级拓展很重要,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国内外成熟的可以直接借鉴的经验以及管理和信息化的专门知识越来越少。就像医学科研一样,要想突破瓶颈,必须配备自己的研究团队,才能够保证不断创新优化。医院在工程技术力量较强的情况下,可以结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组织必要的软件开发,以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