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机制比较研究》简介
《中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机制比较研究》这本书是由.周松青著创作的,《中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机制比较研究》共有99章节
1
目录
目 录 导 言 第一章 研究现状、方法和框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突发事件研究 (二)社交媒体研究 (三)比较研究 二、现有研究的优缺点 三、文献来...
2
导 言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大国,美国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一,人口规模世界第三;中国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人口规模世界第一。中国和美国也是互联网最发达的国家,中国互联网用户...
3
第一章 研究现状、方法和框架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机制是学术界研究的一大热点,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学术界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究其原因,在当今世界中,突发事件常常成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热点...
4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5
(一)突发事件研究
突发事件是指日常生活秩序因为某种紧急原因,受到内力或外力干预发生转折和中断,引起社会秩序混乱、动荡,导致和吸引一定数量的人口卷入,需要一定的社会动员和政府力量干...
6
(二)社交媒体研究
自从互联网2.0时代以来,互联网的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交媒体成为互联网的主导者,个人和自媒体成为互联网的中心,社交媒体成为这个中心的平台。学术界对社交媒体的研...
7
(三)比较研究
西方学术界较少做关于中美网络舆情应急机制的比较研究。中国学术界则做了一些相关研究,常常将美国对危机事件的处理作为对标,在比较上表现出一定的热情。中国学术界的比较...
8
二、现有研究的优缺点
本章梳理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机制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突发事件概念的界定;结合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将突发事件聚焦于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应急机制则聚焦到社交媒体。...
9
三、文献来源、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创新之处
...
10
(一)本研究的文献资料来源
本书的研究主题是中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机制比较研究,存在一定的敏感性。斯诺登事件曝光之前,美国通过棱镜计划以及其他项目,对全球进行监控,对全球的互联网信息流进...
11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常规研究方法为主,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以网络舆情应急机制为目标,在中美比较的基础上开展专题研究。 (1) 比较法。比较法是常规研究方法。比较是基于同...
12
(三)研究框架
本书通过比较研究,探讨中美两国在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机制的优势和缺点,为中国应对突发事件提出法律、制度、政策上的建议。整个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 图1-...
13
(四)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 研究方法创新。本书采用比较法,对当今世界两个最重要国家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应急机制进行系统比较,从中发现我国网络舆情监控应急机制的优势和缺点,就在众多的相...
14
第二章 中美网络舆情监控法律规范比较[1]
3个因素决定了网络舆情监控在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以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为基础,人类社会进入5G时代,互联网渗入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每...
15
一、学术界关于中美网络舆情监控论述辨析
网络舆情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在英文中基本上没有对应词,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被认为是汉语式英文,是中国学者在写英文文章时对“网...
16
二、文献综述
关于中美网络舆情监控法律规制的比较研究,西方学术界没有出现中美比较的研究成果,而只有关于美国网络舆情监控的法律问题和公民隐私权保护的研究成果,而且,西方学者多从...
17
三、中美网络舆情监控立法主体
中美两国网络舆情监控立法主体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既是由两国政治体制的差异决定的,更是由两国对待网络舆情监控立法工作的重视程度决定的。从政治体制的差异来看,美国立法...
18
四、中美网络舆情监控法律制度比较
网络舆情监控法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发展规范性法案。即规范互联网络的使用和产业发展的法案,其目的不是为了监控网络舆情,而是建立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边界,但对网络舆...
19
(一)网络舆情的监测、保存和追踪
作为网络舆情监测的重点,恐怖主义活动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和方向。在中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对行为人和法人的相关义务作了原则性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协助、配合有关...
20
(二)对网络、电信经营者的监管
对网络和电信经营者的监管是网络舆情监控中的重要一环。网络信息是通过网络和电信经营平台发布的,网络和电信的经营者是网络舆情发布的第一个守门人,它是网络信息被发布或...
21
(三)对互联网、电信用户账号的监管
网络实名制存在巨大的争议。赛博空间独立宣言声称,互联网是一个自由之域,是一个不受政府主权管辖的地方。[55]但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表明,这种独立于国家主权之外的互联...
22
(四)对国外网络舆情的监控
中国没有制定专门的对国外网络舆情监控的成文法律规范,只在一些相关法律中能够隐约见到对外国网络舆情监控的影子。中国《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对互联网上跨境传输的含有...
23
五、小 结
中美两国都很重视网络舆情监控,并为此在立法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梳理了中美两国网络舆情监控法律制度后,将中美两国的相关立法工作总结如表2-3所示: 表2-3 中...
24
第三章 中美网络舆情监控比较[1]
...
25
一、中美网络舆情监控定义再辨析
网络舆情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在英美文献中基本上找不到对应词。一些中国的研究者试图将网络舆情翻译成英文,产生了两种具有不同意义的英文词组,一个是网络公共情感...
26
二、中美网络舆情监控的授权和限制
...
27
(一)美国的网络舆情监控授权与限制
美国网络舆情监控基于美国宪法、两部成文法律和一部至今仍未公开的政府密令。 第一,美国宪法没有授权网络舆情监控,但它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成为网络舆情监控的限制要件,...
28
(二)中国网络舆情监控授权与限制
中国网络舆情监控在宪法层面既无约定,也无限制。就法律的限定性而言,是一个没有约束的领域。美国宪法虽无条文说明网络监控合法与否,但它以对公民的隐私权、财产权、言论...
29
(三)中美网络舆情监控授权与限制的比较
第一,中美网络舆情监控授权和限制的方向不同,在法理上美国没有限制个体和企业在网络中的行为和表达,这是宪法中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所规定的。中国则对网络表达作了比较...
30
三、中美网络舆情监控的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