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社交媒体影响力比较

(二)中美社交媒体影响力比较

影响力是一个具有主观意义的指标,体现了人们对某物的主观认知,也可以通过一些客观数据加以衡量,比如用户数量、产值、流量大小、数据量、覆盖的地域范围等。中美社交媒体从影响力方面进行比较,便难以绕开这些数据的对比。

表5-1的分类中,中国和美国的相关社交媒体处于高度不对等的状态,故在作数据比较时,将其作了调整,使之具有可比性。中国的开心网和人人网都处于高度萎缩的状态,无法与脸书匹敌,故将之作比较意义不大,而以用户增长势头迅猛的微信与之比较。由于这些社交媒体主要由两国的巨无霸公司拥有,产值、流量大小、数据量很难作出客观统计,故只从用户数和服务地域上作比较。

第一,美国三大社交网站的用户数量均超过中国,尤其是facebook、 twitter这两个在安全问题上具有指标意义的网站,在用户数量上要大幅领先于中国对应的网站。facebook、 twitter既是恐怖组织活动的平台,也是安全机构监测恐怖分子活动的重要渠道。社交网站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为人们从事涉及安全的敏感行为提供掩护,成为涉恐人员隐秘行为的藏身之所。比较而言,中国相对应的社交网站在用户数量上要少很多,影响力亦随之下降。

第二,美国的社交网站面向全球,中国的社交网站主要面向国内。facebook、twitter美国国内用户占少数,大部分用户来自全球各地,其全球特性将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使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人能够通过这个平台以较低的成本相互联系。中国的微信、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也试图拓展海外市场,微信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以国内用户为主。这种全球性和本土性差异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语言。英语是全球通行语言,许多非英语母语国家能使用英语。汉语则主要在华人圈及与中国有生意往来的人中流行,语言阻碍了微信、微博在全球的拓展,虽然微信功能强大、使用便捷,但在海外的扩张阻力重重。二是政治环境。美国的两大主要社交网站受到政治倾向的影响,无法在中国拓展用户,使得这两大社交网站在中国的用户数几乎可以忽略。而其他英语不流行的国家,也会成为其流行的拦路虎。中国的社交网站主要在国内拓展用户,其影响力以国内为限。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世界第一,全球影响力日益增长,可谓中国的就是世界的,由此在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交媒体也可被视为具有重大世界影响。

第三,美国社交网站的影响力得益于美国的全球影响力,也与英语媒体的世界影响有关。英语媒体对美国社交网站的宣传拓展了美国社交媒体在全球其他地方的影响,因而美国社交媒体的影响是与英语传统媒体相互协同而产生的一种混合影响力,在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建立后,传统媒体的助推作用弱化。中国的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也受到中国传统媒体的影响,但不如美国社交媒体所受的影响大,反倒是英语传统媒体对中国社交媒体的报道会在西方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总体而言,中国社交媒体的内向特性,使其在西方世界的影响显得不那么重要。

第四,在社交媒体中的即时聊天和购物网站上,中国社交媒体的用户数量远远超过美国的社交媒体,淘宝网更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商网站。从安全的视角来看,即时聊天是人员交流和联系的重要渠道,其交流内容只有聊天室或聊天群中的人可见,具有很高的隐秘性,为涉恐小群体的交流提供了隐私保护,使安全监测的难度提高。

第五,社交媒体对个人生活全面渗透,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社交媒体,社交媒体的经营者全面掌握个体的一切状况。CNN描述了这种状况:谷歌知道你都喜欢什么样的色情,比你的配偶更了解你的兴趣;通信公司一直知道你在哪里。人们之间的隐私谈话终结,因为越来越多的谈话是通过电子邮件、文本或社交网站进行,你在电脑上做和被做的每一件事,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公司所了解;而政府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可以访问这一切。[12]这种他人掌握我们的所有生活细节的现象虽然让人害怕,但它的确正在发生。美国社交媒体对个人生活的渗透在一些新闻报道和诉讼中有所揭露,而中国这方面的揭露比较少,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收到各种公司打来广告电话,可以预期我们的信息通过我们不知道的途径被他人知道了。

总之,中美社交媒体在影响力上各有长短,中国的社交媒体影响力集中于国内,在国外的影响力除了微信之外,几近于无。美国的社交媒体影响力既在国内也在国外,但美国社交媒体在中国的影响力几近于无。世界影响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受到所用语言的流行程度和传统媒体宣传的影响,也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这两点决定社交媒体是本土性还是世界性。但单从社交媒体的功能特性来看,中美社交媒体同样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