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调适

二、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调适

在选择与被选择的就业环境中,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调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自我,正确进行职业分析

常言道: “知人为聪,知己为明;知人不易,知己更难。”只有对自己的性格、能力、技能等方面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才能够对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做什么工作有个准确的认识,才能准确定位、选准目标岗位。

我们进行职业分析时,应结合自身特性、区域特性、行业特性综合分析,切记片面、主观,以点代面。准确的职业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和设想,有利于我们不断创造实现职业目标的环境和条件。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马克思曾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我们的人生价值不在于一份可以让我们去炫耀的职业,而应该有更高的层次,应该是追求全人类的幸福和自我的完善。

所以我们在择业时要有奉献精神,要有崇高的个人境界,选择最能为全人类造福的职业。

(三)把握自己,优化心理状态

1.克服自卑和自负的心理

(1)确定合理的理想及需求。

理想作为人的高级需求,是奋斗的指向标。在求职路上,我们应学会将理想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因为阶段性目标比终极目标较容易实现,当每个阶段性目标达成时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使我们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下一轮的挑战。相反,如果理想目标没有分解又定得过高,一旦遇到挫折极易产生负面情绪,阻碍整个目标的实现。

(2)积极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生活相比较于学校生活,竞争压力更为巨大,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工作氛围更为紧张,遇到的挑战也更多。在此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不去主动适应,那么极易造成情绪低落,对未来迷茫,最终影响到工作、心态,甚至是身体。

择业中我们必须要正视这些问题,敢于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在不断地进取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发扬自己的长处,以正确的心态去接受无法改变的现实,不自卑、不自欺、不消沉,乐观积极地对待每一天。

(3)学会调节情绪。

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与人的性格有密切的关系,有些人沉稳冷静,遇事不慌张,能够理性处理各类事务;有些人性格急躁,遇事容易冲动,说话做事不考虑后果;有人性格开朗,遇事能够自我消解;有些则较为孤僻,不爱与人交流,性格忧郁。

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为了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应主动调控自己的情绪,遇事时多方位、多角度地认真思考。

(4)增强幽默感。

幽默是调节自身需求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能够让人在紧张的环境中表现出自信和冷静。越是困难的环境,其作用就越明显。求职中幽默感可以有效地化解尴尬的局面,让紧张的环境变得轻松愉快,能够让人的负面情绪得到调整缓解,有利于身心健康。

2.克服矛盾的心理

优柔寡断、畏首畏尾的矛盾心理往往会使学生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存在自信心不足或是自视过高,通常出现迷茫感、浮躁感。

因此,从学校到社会这一人生重大转折面前,我们必须要做到知己知彼,尽早有心理准备。在机遇面前权衡利弊,结合自身条件果断地做出抉择,有效地克服矛盾心理。

3.解除盲目从众的心理

盲目从众的求职者都会遇到“热门难进,冷门更冷”的怪圈,这种一窝蜂的求职方式,不仅工作难找,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陷入这种心理的同学,需要更加平和、冷静地思考问题。同时加强独立意识和判断力的培养,避免盲目从众等问题的出现。

4.告别胆怯心理

告别胆怯,最先应该放下得失心,看淡应聘的成败,给自己加油打气,做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然后要大胆尝试,在择业过程中不拘泥于本专业的岗位,相关专业甚至是自己有兴趣或者一技之长的岗位也可以主动出击。同时在面试过程中,也要主动大方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自信心也是用人单位考量的重要内容。

课后延伸

李某是一所普通大学常规专业的在校生,他长相平凡,成绩中等,没什么特长,家里也没什么特别的门路,总之一切都是一般般;在临近毕业、择业过程中,他显得十分慌张。于是,他早出晚归,混迹于各个人才市场,出没于各种招聘网站,看看是否有他心仪的工作。虽然他总觉得自己是在做无用功,但是什么都不做就会觉得心里不安,所以还是每天出去看看。当同学签下中意的工作,他就更加不安和害怕。李某说:“待遇什么的都不计较,不管什么单位,只要解决当地户口,我都可以接受。”按李某的说法,毕业前必须要签下工作,不然自己丢人,自己的家人也跟着失了面子。

潘某来自农村,性格开朗,也乐于交际,人缘很好,但是学习成绩糟糕,基本是年级垫底;所以在求职方面基本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专业能力或技能。在参加了多次招聘会碰壁后,又开始让家里托关系,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岗位。而且自此他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观望,总是认为还有很多比我优秀得多的同学都还没有签到工作,我有什么好慌张的,“心急吃不到热豆腐”“车到山前必有路”,说不定哪天就有单位发现自己是一个可造之才呢?

宋某是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的,同时自身综合素质不错,在校期间也参加各种活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些都让她在求职之时表现得非常自信。她甚至认为以自身的优秀条件,任何单位录用她都应该是最优选择。然而,这种自信并没有为她的求职之路带来多少益处,相反,很多用人单位在她的高姿态之下纷纷撤退。对此,宋某非常不理解也难以接受,她感到了无助与失落,但是骄傲的她并不愿意向现实妥协。她说如果今年没有合适的工作,她会选择考研继续深造或参加公务员考试。她认为不是她心气高,看不上的工作太多,只是希望能够在一个自己喜欢的、能够发挥她全部能力的岗位中,而不是归于平凡。

分析:以上三位同学的就业心态如何?如何正确地调整这些心态?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谈谈如何认识大学生的就业优势与不足,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经典诵读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道德经》

【释义】能了解和认识别人叫作智慧,能认识和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解读】如果一个人能够看清楚他人的优缺点,那么他就是一个智慧的人。而能省视自己,才算是聪明人。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警世贤文·勤奋》

【释义】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

【解读】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必须准备迎接各种困难的挑战,不断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达到自己向往的目标。不经过磨炼甚至失败,只想一帆风顺的成功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时成功,也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