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乘坐轿车礼仪

二、乘坐轿车礼仪

(一)座次的规范

在很多较为正式场合,乘坐轿车的时候是需要注意乘车礼仪的,尤其要区分各个座位的主次尊卑。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主人驾车,那么前排座位为上,后排座位为下,以右边座位为尊,左边座位为卑;如果所驾驶车辆为五座,其尊卑次序为:副驾驶座位是不能空座的,其次是后排右边、左边座位,最后是中间座位。见图4-2。

图4-2 乘车次序图一

如果驾车人是男性,其妻子应该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如果是由专职司机驾车,一般原则上是以后排右侧位置为尊。如果车辆为五座,那么座次的尊卑次序为:后排右侧座位,后排左侧座位,后排中间座位,最后才是副驾驶位。见图4-3。

图4-3 乘车次序图二

这是因为我国道路是靠右行使,后排相比较前排在行使过程中更为舒适,另外上下车时右边比左边更加方便。经验丰富的司机在停车时,一般都能够将后排右侧座位正对方便上下车的位置。而副驾驶座在这种情况下被称为“随员座”。

(二)上下车礼仪

一般情况下上下车的基本次序是先请长辈、领导、女性、客人等上下车,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如果由主人驾车时,应先行照顾客人上下车,自己随后。

(2)如果由专职司机驾车时,则由“随员座”上的乘客先下后上,以便照顾后排乘客上下车。

(3)乘坐三排九座车时,需由长辈或者位高者先上车、后下车,低位者后上车、先下车。

(4)搭乘出租车时,左边的门往往锁住不开,这时候男士可以自己先进去,往左移动,让女士坐在右后边的座位,与长辈一起或为了礼让对方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其主要原因是方便的座位是不需要再移动的,因此应该礼让给女士或长辈。

(三)乘车仪态

对于一般较大型的汽车,座位较高,当穿着窄裙、长裙时,一定要用最正式的方式进车。当车门打开后,准备进入车子时一定先侧身坐下,然后再将双腿移进,将姿态调整好;出来时,将双腿先移出,再侧身出来。

碰到较小的汽车,车门又非全开,就很难以标准的坐姿进入车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伸出左腿,身体坐下后再将右腿收进;出汽车时先伸出右腿,侧身而立再收回左腿。最错误而又最忌讳的姿势是先低头进车身,再用双腿轮流跨进,如用爬的姿势爬进车子,而让臀部留在车外,这是最不礼貌也是最不雅的,千万不要犯这种错误。

课后延伸

假设你是公司董事长秘书,现在陪同董事长去宾馆接合作企业的董事长及其助理,请问上下车顺序如何?

经典诵读

1.“不学礼,无以立。”——孔子《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释义】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解读】这里的“不学礼,无以立”是“礼”而非“理”。礼是作为一个健全人所必需的素质。

2.“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荀子·修身》

【释义】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

【解读】无论是社会正常秩序,还是判断是非善恶都把礼法作为标准。在日常生活中,礼是修己、待人、接物的根本原则,它存在于人的意志思虑、饮食服饰、容貌态度、进退趋行中,它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须遵从礼的规范。如果不能以礼为先,是不可能使人民富裕昌盛,国家兴旺发达的。

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第二十八节》

【释义】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

【解读】仁者和有礼者,实际上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仁者更高一层,能以博大胸襟去爱人,但是有礼者做不到这些,退而求其次,以求对人的尊敬。孔子觉得,在春秋战国时期,希望要求人们去爱人,做个仁者,但也看到这个理想的实现太过困难,于是退一步要求人们起码能做到有礼,能尊重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