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存储概述
信息存储是广义信息组织的组成部分,是有组织的信息表现形式,是一种异时信息利用行为。就其主体而言,它是一个语用信息组织过程,它必须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存储介质的空间容量问题,即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存储空间;二是存储信息的利用问题。信息存储的最终目的是为人们异时利用方便,若不考虑空间的集约,就可能妨碍人们对存储信息的利用。因此信息存储的关键就是设法在节约存储空间和提高信息利用率之间寻求平衡点。
在大众传播领域,书、杂志、报纸、电视或广播频道,都可视为一种信道,它们的共同特点在于信息传播过程和存储过程的统一。大众传播的信道组织更多的是编辑文字,写作相当于信源组织。就编辑组织而言,一方面,它向主要用户或用户的主要信息集约信息,充分利用信道容量传递和存储更多的信息量;另一方面,它必须联系信息特性对信源组织做适当的变换,具体包括审稿和编稿、文稿内部调整、文字的修改与加工、审定文稿的有机组织、版式与设计、校对等工作,也就是说,大众传播的信道组织本身包含的加工过程是一种优化过程。
1.信息存储概念
信息存储是针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科学有序的存放、保管,以便使用的过程。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将所采集的信息,按照一定规则,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二是将这些信息载体,按照一定的特征和内容性质组成系统有序的、可供自己或他人检索的集合体;三是应用计算机等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提高信息存储的效率和利用水平。
信息存储作用有以下三点:
(1)在企业或组织需要信息的时候,能够及时地获取这些信息,并经加工处理后为控制、管理与决策服务。
(2)存储的信息可以供企业或组织的全体人员共享,并可以重复使用,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3)信息的历史性特点也要求将信息予以保存,以便从同一事物不同历史阶段的信息中分析、探讨该事物的发展规律,供管理决策时使用。
2.信息存储的介质
就目前来看,信息存储的介质一般有纸介质、缩微胶片、磁介质、光介质等。
(1)纸介质:纸介质是最常用、最简单、使用历史最长的一种存储介质,迄今为止,纸介质仍然是最普遍使用的信息存储方式。纸介质存在许多不足,如体积大、不易保管以及查阅不方便等。
(2)缩微胶片介质:缩微胶片是利用专门的光电摄录技术装置,把以纸介质为载体的信息进行高密度微化在胶片上,可供在专门的阅读装置上阅读。
(3)磁介质:是将各类信息转化为电磁信号,记录在磁盘、磁带上所构成的存储介质。
(4)光介质:是将各类信息数据化,并将其转化为光信号,记录在光盘上,构成介质。
磁介质和光介质是采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介质,具有存储量大、制作方便及检索功能强等优点。
3.信息存储发展历程
(1)手工信息存储:在计算机未发明之前,人们对信息的储存主要依赖于纸和笔,信息储存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出版物、记录、报表、文件和报告等。这种信息存储方式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一种重要的形式,在现在和将来也一直发挥重要的作用。但这种纸制存储方式随着数据的增长,难以做到有效的管理和处理。
(2)文件方式的信息存储:这种方式是计算机存储信息的基础方法。计算机对数据的存储主要以文件的方式存储。计算机以文件为独立单元进行数据存储。当然,文件中数据存储有多种不同格式。
(3)数据库方式的信息存储:文件存储方式存在着数据冗余、修改和并发控制困难,以及缺少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便于对信息的组织和管理,实现对大量数据的有效查询、修改等操作,可通过专门的数据处理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信息存储。数据库是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科学组织,使得数据存储最优、操作最方便。
(4)数据仓库方式的信息存储:数据库方式是从信息管理的角度考虑信息存储的科学化,而数据仓库是从决策角度出发,按主题、属性(多维)等进行信息的组织,使得信息能够方便地被高层决策者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