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也就是说,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物质决定意识。这种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就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第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在思维中创造一个现实中没有的理想世界。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规律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