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有着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有着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就在于它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就在于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就在于它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维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不仅来源于它的科学性,而且来源于它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必须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时代特征和群众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成果,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讲话精神指导新的伟大实践,以新的伟大实践丰富我们对讲话精神的理解,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升华马克思主义,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篇章。我们坚信,只要坚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一定能够使马克思主义彰显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感染力,就一定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下,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