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7.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眼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军民融合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1)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第一,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军情的变化,在国家总体战略中兼顾发展和安全,把军民融合发展确立为兴国之举、强军之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决策,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发展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军民融合发展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布局加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改革基本到位。党中央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强化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些重大创举,开辟了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促进了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新发展。

第二,战略指导和规划统筹显著加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首次从中央层面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实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勾画出“十三五”时期军民融合发展蓝图。《国防交通法》《军人保险法》等颁布实施,综合性法律立法工作加紧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相关财政、税收、金融政策进一步完善,资金保障渠道不断拓展。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融合局面加快形成。

第三,重点领域军民融合深化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力度加大,交通、测绘、信息等领域共建共用取得重要进展。“军转民”“民参军”步伐加快,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加速推进,北斗导航系统、国产大型客机C919、华龙一号等研发应用取得重大突破。重大安全领域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公共安全和应急能力建设持续加强,海外综合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深入开展。军队保障社会化成效明显,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扎实推进。军队出色完成抢险救灾任务,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巩固发展。

第四,区域性军民融合蓬勃发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具体意见和规划计划,设立各类专项领导小组和专门办事机构,充分挖掘本地区潜力,因地制宜推动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省军区系统军民融合协调职能得到拓展。军地科技信息交流、科研资源共享不断深化。地方市政对部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力度加大。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活动有序开展,一批信息共享、投资融资、孵化转化平台相继建成。

(2)准确把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目标任务。

第一,深入理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目标指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国家主导,注重融合共享,发挥市场作用,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力争到2020年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最终指向是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就是要实现国家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步提升,从国家层面形成各领域战略布局一体融合,各方面资源一体整合,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文化等力量一体运用的战略态势,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战略竞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二,紧紧扭住强化顶层设计这个着力重点。破解军民融合发展方面的突出问题,关键是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一是强化战略引领,健全军民融合发展规划计划体系,使国家重大战略规划、重大政策法规充分统合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军队建设发展规划计划全面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二是完善体制机制,深化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大改革事项,构建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三是加强法治建设,加快军民融合综合性法律立法进程,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提高军民融合发展的法治化水平。四是推动标准融合,构建军民通用标准化体系,解决好新时代的“车同轨、书同文”问题。

第三,扎实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点任务。军民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以聚焦重点领域带动整体水平的提升。要推进基础建设军民一体,统筹军民一体化的国家科技基础、工业基础、人才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国家一份投入、多份产出。推进国防军工军民结合,推动军工行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构建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军民协同,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推进关键领域军民共建,军地合力建设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推进人力资源军民共用,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特殊人才。推进社会服务军民共享,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推进公共安全军民统筹,提高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水平和能力。推进对外合作军民互补,构建海外综合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军政企协同、国内外互动的维护海外利益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