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
兰兹·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18岁进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生前大多未发表。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并不多,但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美国诗人奥登认为:“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卡夫卡的小说揭示了一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个人式的、忧郁的、孤独的情绪,运用的是象征式的手法。三四十年代的超现实主义余党视之为同仁,四五十年代的荒诞派以之为先驱,六十年代的美国“黑色幽默”奉之为典范。
《审判》描写银行高级职员约瑟夫·K在30岁生日那天突然被一群神秘的黑衣人宣布有罪,但是他又是自由的,于是他开始了艰难的上诉之路,但是毫无结果,在31岁生日那天被秘密处决。《城堡》写K在一个冬夜要到城堡所属的一个村庄客店里投宿,K自称是土地测量员给城堡工作,城堡在电话中证明了这一说法,K被允许留下来过夜。其实,城堡根本没有聘请K来工作,却承认了他并给他派了两个助手,只是始终不允许他进入城堡。尽管城堡就在近在咫尺的小山上,可是K无论如何也进不了城堡。故事显得很荒诞。卡夫卡作品的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貌似很荒诞,实则真实可信。卡夫卡笔下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们在这荒诞的世界里感到孤独和焦虑,无力反抗,看不到出路。卡夫卡实际上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现代人的生存景观。
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但见识独到,思想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文学史上有着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