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是其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政治上层建筑)等两部分组成。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再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最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自己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同自己的社会形式即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人们便要求改变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在此基础上,上层建筑和全部社会生活便会相应地或早或迟发生变革。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中,生产力又是主要的方面,它决定生产关系,并通过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所以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规定和制约着社会中其他各种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是决定与被决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再次,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