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首先要认识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8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从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成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进一步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这三句话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抓住决定党的历史地位的三个根本性问题,从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进步本质的高度,把党的先进性与阶级性、群众性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的要求更加紧密地统一起来,对党的先进性作出了最新、也是最集中的提炼和概括。第二,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党应该怎样执政、执政到底干什么的问题,党怎样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怎样走在时代前列的问题,深刻揭示了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第三,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总结世界文明变迁兴亡的经验教训,总结许多国家执政党成败兴衰的经验教训,也总结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经验,使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了三句话,但又并不仅仅是三句话,而是十几年来我们党的理论、实践创新的总汇和结晶。从围绕着三句话而展开的系统的科学理论来说,所作的创新更为丰富多彩。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的关系。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都遵循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思想方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又结合新的实际作了创造性的阐发,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同时又强调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要求立足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从而为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中朝着实现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胜利前进指明了现实途径。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从而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和理论观点,深刻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从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正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结合起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所以,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

(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在理论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对实践面临的课题作出了充满时代精神的回答,因而,对我们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从党的建设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联系起来,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因此,不仅对党的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党和国家的所有工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怎么发展、完善,各方面的体制怎样改革、朝着什么方向改革等,邓小平理论都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出了进一步的回答。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要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要深入,就要按“三个代表”的要求继续不断地下功夫。制度,要按照这样的思路和方向来设计、改进;体制,要按照这样的方向和思路来创新、完善;改革,要按照这样的思路和方向来推进、深化。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党的建设的纲领,也是我们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强大理论武器。

(3)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且写入党章,这是党的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

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对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是党的全部理论观点、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因而也是党制定全部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行动指南。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党要与时俱进,党的指导思想也要与时俱进。80多年来,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诞生起,我们党就自觉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1945年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1992年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1997年的十五大,明确宣布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作出了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性决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倡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又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重要的创新,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对“三个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它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和探索的结果,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反映了党心民意,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根本要求,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客观需要。它既是对现有理论成果的总结和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和指导,有助于全党和全国人民统一思想,有助于规范和指导各项政策的制定。归根结底,有助于我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指导思想是党长远起作用的理论武器。党的十六大确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长期坚持”,就要有“长期”的信念和决心,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长期”指导我们的实践。“长期坚持”并不排斥继续丰富发展。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这一论断体现了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精神。长期坚持同与时俱进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我们党就能始终保持蓬勃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4)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以后,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三个“之”,深刻地说明了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

从立党之本来说。我们党是适应于历史发展的要求而诞生的。党的历史使命、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党的先进性表现在哪里?最根本的,就是集中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我们党的一切活动、一切事业,甚至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都在于这“三个代表”。什么时候坚持并做到了“三个代表”,我们党就兴旺发达,就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经得起任何风浪的冲击。新的世纪,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形势,既有难得的机遇,又有尖锐的挑战。党要固本强基,就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在不断解决新课题、完成新任务中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从执政之基来说。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赋予的、人民赋予的。我们党能够执政,并且能够执好政的基础,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能够坚持“三个代表”。我们党执政的内容和任务,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社会发展;就是要不断建设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四有”公民,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新世纪,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任务更加艰巨,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多、更复杂。只有坚持“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才能始终用好人民赋予的执政权力,无愧于历史赋予的执政地位;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从力量之源来说。我们党建党之初,只有几十个党员。为什么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今天拥有67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为什么能够战胜曾经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国内外敌人,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为什么能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领导中国进入了小康社会;为什么始终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有这一切,就在于我们党能够始终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中国文化的进步,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这是我们党全部力量的源泉所在,也是我们党不断成功和发展的奥秘所在。新世纪,我们要继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把我们党的根牢牢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扎在社会发展的本质之中,扎在时代进步的要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