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科学分析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变化的基础上,着眼于新形势下如何走在时代前列,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领导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提出来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一些地区的冲突和争端时起时伏,世界还很不安宁。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前进,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成就举世瞩目,但也受到西方很大的压力。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丰富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基本经验。面向未来,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所处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新世纪的繁重任务,要求我们党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改进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认真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的新课题,充分发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作用。目前,党的总体状况是健康的,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随着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化,遇到的挑战也非常尖锐。党的建设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不认真解决,就会影响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从历史发展新陈代谢的规律看,80多年来,我们党创造了巨大的辉煌,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是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多次讲到大国的兴衰变化,包括中国的康乾盛世,以及苏联、东欧的教训。大国兴衰,文明交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不能紧跟人类社会进步的潮流,就很容易被历史淘汰。古今中外,这类事实不胜枚举。警钟长鸣,方能保持头脑清醒。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基于对国际国内大局的清醒认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关切,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指明了面向未来建党治国的战略思路。只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研究和解决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做到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才能使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使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