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97年十五大)

1.邓小平理论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97年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第一次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命名。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轮廓。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从9个方面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作出科学的概括。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称为“邓小平理论”,进一步阐明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且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第二年载入宪法。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山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