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与收益
2025年10月24日
成本与收益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其构成内容主要包括:原料、材料、燃料等费用,表现商品生产中已耗费的劳动对象的价值;折旧费用,表现商品生产中已耗费的劳动资料(手段)的价值;工资,表现生产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收益是指就该财产收取天然的或法定的孳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将收益定义为“那部分不侵蚀资本的可予消费的数额”,把收益看作财富的增加。后来,大多数经济学家都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1890年,艾·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把亚当·斯密的“财富的增加”这一收益观引入企业,提出区分实体资本和增值收益的经济学收益思想。20世纪初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尔文·费雪发展了经济收益理论。在其《资本与收益的性质》一书中,首先从收益的表现形式上分析了收益的概念,提出了三种不同形态的收益:精神收益——精神上获得的满足;实际收益——物质财富的增加;货币收益——增加资产的货币价值。在上述三种不同形态的收益中,既有可以计量的,也有不可计量的。其中:精神收益因主观性太强而无法计量,货币收益则因不考虑币值变化的静态概念而容易计量。因此,经济学家只侧重于研究实际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