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纪要
【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2018年,全县把上项目、增投入作为“稳增长”的根本抓手,严格落实县级干部分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和“四个一”项目推进机制,抓好大浪淀乡50兆瓦农光互补并网、威斯特金属、中泰塑业等一批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全年共启动亿元以上建设项目26个,总投资68.25亿元,8个项目被列为市重点项目,17个新建项目顺利开工。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5.18”廊坊经洽会以及中东(迪拜)五金展、日本东京机械展、印尼雅加达管材展等活动,成功引进外联项目25个,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聚焦创新创业和服务发展、服务民生,引导创建德金众创空间、麦道星创天地,培育众帮创业孵化基地,申报的“南皮惠农德金星创天地”被纳入省级众创空间政策支持,“南皮县德金双创孵化器”被认定为2018年市级重点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坚持创新驱动,全年申报国家、省、市科技创新项目10项,已确定立项省级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项,市级科技支撑项目2项,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总数分别达到517家、21家。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引导县内企业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调思路、抓创新、谋转型,依托市场调整结构,着力提升竞争能力。先后有160家企业实施技改转型,惠邦机电、中泰塑业、智友机电、江津五金等8个企业的技改项目被纳入省市重点技改项目库。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引进实施支农项目14个,涉及资金1.08亿元,全县小麦种植面积42万亩、总产达到3.4亿斤,玉米种植面积48.6万亩、总产达到4.57亿斤。稳步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完成“两园、三区、两网、一线”的核心区结构布局,整合农业、水务、农业开发、科技等部门项目扶持资金1.63亿元,落实支农惠农项目9个,升级改造农田灌溉面积7.8万亩,建设田间道路59.6千米。深入推进“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推广小偃81、小偃60等小麦良种种植30万亩,节约深层地下淡水3000万立方,为区域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经合组织,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截至年底,全县共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家,资产总额达14.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8亿元。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 健全完善建设规划。完成《南皮县中心城区控制详细规划》第二次动态维护和《南皮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年》《电力专项规划(2017-2030年)》《文化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金刚亭遗址公园及周边、迎宾大道景观带两个县城主要节点的规划设计,组织编制《大浪淀湿地公园总体景观规划设计》《环城水系专项规划项目》初步方案。推动规划落实,组织国土、住建、城管、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私搭乱建、未批先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年内,共拆除城区违建4.87万平方米。推进县城建设。深入实施“小县大县城”战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光明路改造(明槐至安顺)、安顺路南延(南环至肖圈干渠)、将军路改造(高速路口至东外环)等城建工程。实施诚信公园景观提升、香涛公园改造提升等工程,对凤凰公园、诚信公园及城区部分单体建筑和街头绿地景观进行亮化建设,城区夜景亮化品位显著提高。推进“公厕革命”,完成城区南街公厕、统建区东公厕、北街公厕、明槐广场公厕的改造提升任务,完成城区9座移动环保型公厕与16座公厕卫生改造提升。为办好沧州市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集中对安顺大街、金刚路、东外环等道路市政设施进行了重点修复和改造,共改造树池235个,维修更换路沿石、人行道彩砖、盲道2200余平方米,粉刷路沿石2520延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农田水利基础工程建设和农村路网建设维护力度,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累计投资9500万元,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地表水灌溉项目,铺设田间低压管道456.64千米、清淤河道95.81千米,新修改建闸桥涵洞127座,新建扬水点109座,新打配套机井35眼。投资8000多万元,启动实施地上水置换项目,编制完成《南皮县2019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村生活用水置换项目建设方案》,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力争彻底消除直饮地下水现象。强化农村道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工程6个/11.77千米,水泥路40万平方米,翻修改造桥梁20座。美丽乡村建设。将农村新型社区、产业园区、生态园区“三区同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依法依规科学规划,确定冯家口镇中上桥、刘八里乡双庙和南皮镇穆三拨3村“三区同建”试点,精心培育,重点包装、倾力打造精品示范区。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先后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物有所值评价报告》《财政承受能力报告》《南皮县城乡垃圾一体化集中处理PPP项目实施方案》并通过省专家论证;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由北控公司具体负责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年内,结合农村积存垃圾清底扩面和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月”“提升月”活动,累计清理镇村垃圾37.56万方,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提升。
【改善民计民生】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教育事业,投资1.78亿元,启动实施第六中学、英才小学、第三幼儿园、东升小学等14个新建续建项目,荣获“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在县内两家公立医院和17家基层医疗机构对农村参保贫困患者全部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推进就业和再就业,通过举办“双创双服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形式,提供岗位5000个,城镇新增就业2805人、失业再就业936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3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失业率2.19%。扩大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覆盖面,城乡养老参保率达到96.36%、城乡医疗参保率达到98%,累计发放各类保险金、救助金4.96亿元。实施安居工程,启动实施小崔庄片区、南环路片区两个棚改项目,完成信合城A区200套棚户区改造任务,建设安居家园公租房项目2栋、160套,提前完成“200套棚户区改造房屋开工”的年度任务。启动“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印发《三年规划》等五个专件,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评选,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送文明下基层”“传承优秀家训宣讲家风故事”“绿色骑行助创城青春护水我先行”等系列主题活动。全面推进“好人之城”建设,推出“沧州好人”“全县道德模范”等典型代表50余名,成功承办了沧州市月评“沧州好人”5月发布仪式。打造良好生态环境,以中央环保部环境督查为契机,整合环保、公安等部门力量,深入开展“利剑斩污”“大气污染防治”等系列专项行动,办理涉嫌环境犯罪6件,行政拘留案件15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淘汰城区燃煤小锅炉352台,完成1家市重点企业、58家县重点企业的VOCs深入达标治理工作。推进河长制工作,对县内400余公里河道沿线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定期巡河长效工作机制。开展水污染防治,实现对南运河、宣惠河、彰卫新河3条重点河道的月度巡检,完成对全县750个农村坑塘的检查复核。推进造林绿化,完成大运河沿线绿化2.06万亩、沿海防护林0.2万亩、社会造林0.24万亩,规划冬季造林0.5万亩。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县群众工作中心”和“镇村群众工作站室”建设,坚持每个工作日(重要节点包括节假日)都有县级领导接访。年内,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517批次/3951人次,自办化解各类案件559件次,承办上级交办信访案件42件,按期办结率为100%。推进“平安南皮”建设,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共破获黑恶犯罪案件50起,打掉恶势力团伙3个,抓获涉恶类犯罪嫌疑人75人;组织开展“三打击一整治”“打击盗抢骗”“缉枪治爆”等系列专项行动,破获案件451起,打掉犯罪团伙2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97人。
【推进精准扶贫脱贫】 提升帮扶成效。做好新一轮驻村干部选派,并于3月初全部驻村开展工作。抓实帮扶责任人管理,包括县级领导干部在内的全县所有帮扶责任人每月到贫困户家中进行一次走访,因户因人开展个性化帮扶,发放张贴连心卡、结对帮扶公示牌,做好结对帮扶记录、全县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台账记载留痕。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县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县扶贫办全体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队员、贫困村“两委”成员、大学生村官开展精准扶贫兜底培训。制定《南皮县贫困人口滚动脱贫计划》,建立贫困户收入登记制度,由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队长或包村干部每月月底进行入户调查,对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摸底核实,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对识别纳入贫困户、人,均在录入国家建档立卡系统前享受到扶贫政策。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制发《关于印发<南皮县2018年度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的通知》,整合中央、省、市到县涉农资金1.82亿元,建立脱贫攻坚项目库,完善项目申报、审核、公示、公开程序,加强项目绩效管理。截至年底,286个入库项目全部实施并已基本完工。推进扶贫产业收益分红。制定《南皮县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南皮县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和《南皮县2018年光伏收益资金分配方案》,23个光伏电站实现并网发电,第一批、第二批光伏扶贫收益分红发放到位,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500元,共计287.1万元。做好国家和省反馈问题整改。制定《南皮县国家考核反馈意见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建立《南皮县对国家和省考核反馈意见问题举一反三整改清单》《河北省对市县考核发现问题举一反三整改清单》,全部明确整改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国家考核反馈的1个问题及“举一反三”发现的4个问题和省考核反馈的5个问题及“举一反三”发现的8个问题均已整改到位。省委巡视反馈的扶贫方面的4大类12个具体问题,通过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
【实施五项改革】 围绕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统筹谋划、精心安排、分步施策,积极推进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全面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承接上级下放行政权力事项44项,取消行政权力事项18项;编制《南皮县本级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对县本级14项清单进行动态调整,编制权力清单2182项、责任清单1631项;将原17个政府部门承担的180项行政许可事项以及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划转至县行政审批局。医共体试点建设。研究制定《南皮县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确立以县人民医院为主体单位,以潞灌乡卫生院、大浪淀乡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医共体试点。8月14日,南皮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揭牌。以县人民医院为实训基地,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启动实施“春雨工程”项目,定期选派县人民医院高资质退休返聘人员、主治医师到乡镇卫生院进行帮扶。电子商务进农村。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9个乡镇电商服务中心和乡镇电商办、312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健全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成县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3个乡镇物流站,整合县内5家快递企业,规划10条配送线路,实现快递次日达村;健全农村电商培训体系,以县职教中心为基地,依托新农人、半汤商学院等电商培训机构,培育县内电商人才;搭建狮城易购、源网、源乡愁、大槐树等农村电商平台,通过开办县级运营中心、设立南皮特色馆等方式,将南皮特色农产品成功上行。“三区同建”示范区建设。先后邀请沧州市规划设计院、北京“农道”孙君设计团队等专业团体,对确定的上桥、穆三拨、双庙3个“三区同建”示范区进行规划设计。截至年底,上桥社区、双庙社区已完成总体设计,穆三拨社区的设计方案已提交相关部门。将“三区同建”与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月”“提升月”行动相结合。上桥社区完成村两室、文化广场及群众游园建设,双庙社区2000亩森林公园已初具规模。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将6名转隶人员科学配置到审理室、纪检监察室等部门;创新出台《监察对象动态管理数据库的管理办法(试行)》,研发“动态管理数据库”,对全县5726名监察对象的基本信息进行动态管理,监察对象增加2389人;高规格配备软硬件设施,共设置谈话室9间、指挥室1间、医务室1间,所有谈话区域全部安装24小时高清视频监控,墙壁桌椅全部进行软包处理。
【加强党的建设】 强化学习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党内生活,年内共开办乡科级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轮训班5期,开办农村“两委”干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轮训班3期,培训乡科级干部500余名,村“两委”党员干部1200余人次,实现了培训全覆盖。抓实四个整改“回头看”工作。开展问题线索起底工作,组织各单位开展自查自纠,对照存在问题,逐条逐项拉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和落实举措。截至年底,共对4476条问题线索进行整改“回头看”自查自纠工作,并全部整改到位。在此基础上,强化签字背书,各县级领导干部与分管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与分管副职、分管副职与直接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从县委、县政府“两办”督查室、县纪委抽调人员成立4个专项督导小组,开展“扎捆滚动”监督,严防形式主义、走过场等问题发生。创新队伍管理。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11个,全县192名流动党员全部入群规范管理。对2013年以来全县接收的814名退役军人政治面貌进行核对,及时转接组织关系,231名退役军人党员已全部纳入各基层党组织管理。开办党员夜校,组织党员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编写统一教案和讲稿,组织县委党校教师、乡镇包片包村干部进村讲课,全县366个党员夜校全面开讲,培训党员2.6万人次。圆满完成农村“两委”换届工作。落实一村一预案,建立村情选情、农村集体经济、村“两委”后备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4本台账。严格入选资格审查,落实省委、市委“五选十不选”条件,由县委组织部、纪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国土局等11个部门单位,对产生的村“两委”候选人,逐一审查“过筛子”,共有49人因不符合条件被取消资格。深入推进“百日攻坚”,对99个班子软弱涣散、遗留问题突出、信访隐患严重等问题类型村,逐村摸清底数,健立“县级领导分包、乡镇班子成员主抓、驻村工作队蹲点整顿”三位一体整改体系,实施周提醒、周督办、周通报。截至年底,99个村全部完成转化,调整村书记19人,查处违纪违法村“两委”干部5人,化解矛盾纠纷35起。下发《关于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巩固换届成果的通知》,对换届后续工作及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严格落实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持续加大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四风”问题的查处力度。利用元旦、清明、五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督导检查,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线索24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1人,组织处理4人。年内,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723件,立案268人,结案268人,处分243人。